中俄原油管道采取了新型合作方式,并在管道建设与管理方面吸收了其他跨国石油管道的经验教训。
■文/本刊记者 吕荣洁
在中国的最北端,一条设计年输量1500万吨低凝原油的石油命脉正在穿森林,越平原,过沼泽,最终到达大庆林源末站。
作为继中哈原油管道之后,我国第二条跨国输油管道,中俄原油管道如何运行得到了广泛关注。尽管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也不排除今后会有利益上的分歧。“应该看到,俄方强化石油外交取向、某些国家搅局、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浮动、管道运行技术问题等障碍因素都有可能阻挠中俄原油管道的顺利运营。” 辽宁师范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靖宇提醒说。也正是出于这些考虑,尽管管道运营前景是广阔的、光明的,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还需提前筹划。
创新合作新模式
据管道专家、中国石油大学教授严大凡介绍,完整的中俄原油管道运营管理包括三个部分:俄罗斯境内段,由俄罗斯负责运营管理;中国境内段由中石油管道公司运营管理;中俄边境两个阀室之间几十公里长的黑龙江穿越段由中俄两国共同运营管理。尽管这种合作方式欧洲等国家已有过尝试,但对于中国而言仍然是第一次。
在谈到这种新型合作形式的管理模式时,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宋魁说:“这种方式的好处非常多,可能成为以后中国能源或资源合作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做法符合国际惯例,有利于利益共同分担,能够促使两国的合作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今后,中俄两国不仅可以在运输管道上继续合作,也能够在石油天然气的加工甚至在物流上实现全方位的合作。这种形式涉及到互相参股,“可以为以后跨国管道的运营管理提供一个范例”,宋魁信心十足地说。为管道的运输组成跨国公司、合作公司、合资公司等形式,对于长远合作是比较有利的。因为它们有共同利益所在,可以兼顾各方利益,形成共同利益。
每种形式,都有利有弊。“在管道运行管理的过程中,中俄双方要协调的地方很多”,严大凡说。
合作双方在政治观点、经济利益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差异,因而在协调上会存在一定难度,这既涉及到两国的法律差异和健全问题,也与各自在执法过程中的严谨程度有关。“但这些都是正常的。”宋魁解释说。我们可以按照跨国公司的模式来协调、处理这些分歧。
俄罗斯原油管道的建设历史比我国长,经验也比较丰富,而且在运营和管理上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这些东西虽然不是最先进的,但比较实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室主任吴宏伟介绍说。我国的管理体系也有自己的特点,肯定和俄罗斯有不同之处。今后,双方的合作需要进一步沟通与磨合,“但相信不会存在太大问题”,吴宏伟说。
参与互动(0) | 【编辑:宋亚芬】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