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能源合作向纵深发展 前景相当广阔——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中俄能源合作向纵深发展 前景相当广阔

2010年10月19日 17:27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石油贸易为中俄能源合作打了头阵,两国的能源合作正向纵深方向发展,未来两国能源“全面、长期、稳定”的合作前景相当广阔。

  ■文/本刊记者 吕荣洁

  张 娥

  一条中俄原油管道,得到了两国最高首脑的隆重礼遇。先有俄罗斯总理普京亲手转动圆形的注油阀门,打开了俄方通过管道向亚洲输油的大门,后有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共同出席管道竣工仪式……众人的瞩目与期待,无不说明,这条管道已经成为两国能源外交之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本次两国首脑共同出席管道竣工仪式,已经是今年内的第五次会晤了。在这高层交往最频繁的一年,两国的合作成果也越发丰硕。9月26日到28日梅德韦杰夫总统访华期间,两国签署了《中俄关于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提出要继续推进石油上下游、煤炭、天然气、核电等领域的合作。正如国家主席胡锦涛评价:“中俄能源合作自此进入新阶段。”

  “近年来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合作中都非常积极。”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成说,“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俄能源合作历史上双方均曾出现的‘一头热’不同,中俄能源合作当前已进入一个双向驱动、稳步加速的全新发展阶段。梅德韦杰夫访华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未来10年可能会成为中俄能源合作的快速扩张期。”

  稳定油气合作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此次访问中国,备受业界关注。正如胡锦涛主席所说,“此次访问是今年里的一件大事”。

  “梅德韦杰夫此次访华的重头戏在于能源合作。在此次达成的所有经济合作关系中,能源关系是此次访问的至关重要点。”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问题基金会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王海运表示。

  “此次两国元首亲手启动中俄原油管道竣工按钮,对两国来说都是破天荒的,意义重大。同时,这也表明两国能源合作有了突破性进展。”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王郦久表示。

  中俄原油管道工程竣工,这意味着未来俄罗斯出口中国的原油量将在原有基础上翻番。作为中国的邻居,俄罗斯的对华原油供应量也可能超越伊朗,中俄石油贸易量增长的潜力将得到较大力度的挖掘。

  梅德韦杰夫此行,有一大批俄罗斯企业高层随同。这个前所未有的近500人访华团,几乎囊括了俄罗斯所有主要工业领域,其中能源领域代表团人数最多。除了主管能源的第一副总理谢钦、能源部长史马特科外,俄罗斯石油有限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集团、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鲁克石油公司、俄罗斯核工业集团总裁也齐聚北京。

  不难看出,中俄能源合作升级的另一个明显表征是,俄罗斯访华团豪华阵容中能源巨头众多。

  梅德韦杰夫来华前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说:“俄中能源合作是两国经贸关系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打算加强并发展这一关系。”

  作为天然气生产大国,俄罗斯对此次与中国的天然气谈判也十分重视,来自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集团的60人谈判团队自9月中旬就一直驻扎在北京。

  俄罗斯副总理谢钦9月27日在北京表示,目前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集团已经与中国石油签署了一份关于对华供气基础性放宽条件的文件。这项文件表示,目前中俄两国已经就俄天然气对华供应的主要条件达成一致。如果双方在所有问题上达成协议,则俄罗斯可以从2015年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目前仍未谈妥的唯一问题,也是合作的最核心问题是供气价格。虽然谢钦乐观地预计,中俄天然气供应商业合同或许可以在2011年年中之前就签署。但中俄双方的天然气价格差距悬殊仍是不争的事实。

  炼油领域推进

  “进入中方的俄罗斯原油不仅会满足我国的能源需求,且会促使中俄双方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合作。”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副教授、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海燕表示。

  事实上,作为本次访问的“前站”,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与俄罗斯副总理谢钦已经先期于9月21日在天津举行了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六次会晤。谈判主要内容集中在天津炼厂的油源来源。据悉,天津炼厂1300万吨的产能的大部分将由来自俄罗斯,而另一部分原油则将可能来自沙特阿拉伯。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