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低碳、减排成为世界的热门话题,但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全球能源供应。认真思考一下,其实21世纪,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计算机模拟的未来环境危机,而是一场因为能源“贫困”而带来的人类危机。历史和研究反复证明,只有充足的能源供应才能使人们的寿命更长、生活更好。
当你走出舒适、温暖的家或者办公室,走进撒哈拉以南非洲、亚洲等地方,你会发现那里的人们将电力视为最为迫切的需求。用数字来说话可能更为直观。目前,世界上有超过一半的人口,约36亿人没有足够的能源供应,且在未来20年中,还将有20亿人无法用上电。电力是上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但进入21世纪, 却仍有50亿至60亿的人仍然生活在黑暗中,这是不可理解的。
面对能源“贫困”和能源分配的不平等,我们的目标很明确,争取到本世纪中叶消除全球能源“贫困”以及不平等,向世界上每家每户敞开电力大门。“人人皆能用上电”不也正体现了平等的价值取向吗?
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的任务非常艰巨。长期来看,致力于能源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多种替代能源是必然的。那么,这是否说明了只发展替代能源就足够了呢?
非也。煤炭以其储量之丰富、使用之广泛、性能之可靠以及成本之低廉,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世界上数万亿吨的煤炭储量,占到了全球能源总量的60%。替代能源要想和煤炭相提并论,必须要满足这些条件:达到现有太阳能装机容量的1800倍且储电力强、250万台风机且风力不间断、1150座核电站、年产750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2250座大型水电站。皮博迪经营着几个煤矿,每座煤矿的煤炭发电量比美国太阳能电力和风电的总和还要多。因此,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煤炭—电力—经济增长的锁链关系不会改变。从1970年到2010年,全球GDP增长了250%,这背后,煤炭功不可没。
我们认为,煤炭仍将是全球主要电力来源,要消除能源“贫困”,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必须要保证至少一半的新增装机容量来自火电;同时,考虑到全球气候变化危机,要采用先进煤炭技术,如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站以及CCS等对传统电站进行升级改造,且大力开展煤转化产业以及下一代清洁煤技术的商业化推广。
(作者为皮博迪能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格雷戈里H·博伊斯 (何英/编译)
参与互动(0) | 【编辑:宋亚芬】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