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曾采用过地热技术。当时,华清地热成功设计了“城市再生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将城市污水源作为奥运村夏季制冷、冬天供暖的主要介质,实现了能源利用的多元化。
陈燕民说,其实我国的地热资源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已经被开发利用。华清地热自己的办公楼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利用地热供暖,是当时北京市第一个地热供暖示范工程,现在依然运转良好。
他认为,地热资源具有本土化、可持续和可再生等特点,许多国家正是通过地热的利用而减少了对进口燃料的依赖,替代了化石燃料能源,这些国家还因此减少了颗粒物和温室气体等污染。
作为新能源,地热技术正在不断推广利用。北京市能源规划和地热规划要求,“十一五”期间,本市利用浅层地温能面积要达到3500多万平方米,对于采用热泵系统供暖的各类项目,政府还提供每平方米30元到50元的补助。
外资来了
“在欧洲,人们已经普遍接受地热这种可靠的能源供应以及全新的、舒适的生活方式,能源企业发展态势也非常好。”瑞士乔治费歇尔集团管路系统总裁派切·罗瑞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8月14日,乔治费歇尔集团管路系统工厂在北京通州区落成,专门用于生产冷热水装置与供暖地暖系统的建筑技术系统。这是该集团在华开设的第10家企业。
派切·罗瑞告诉记者,国外利用地热取暖的技术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距离现在已经有90年的历史了。目前,欧美国家都将地热列为优先开发利用的替代型能源,如冰岛85%的住宅都利用地热供暖。
“地热取暖对于技术的要求并不高,无非是管道铺设和热泵排水系统的设计。我认为目前中国的技术水平和国外没有什么差别。”派切·罗瑞向记者表示,他非常看好中国这个新兴市场,新工厂之所以选择北京,就是因为中国北方地热资源丰富,便于公司向民用领域进军。
而陈燕民则担心这些外资抢滩会给本土脆弱的地热企业带来业内大洗牌,因为中国的地热开发技术虽然达到了国际水平,但民众普遍缺乏兴趣,地热企业除了研发推广之外,还要对民众进行宣传和普及地热知识,道路可谓艰辛。随着未来外资企业更广泛地进入中国地热市场,他们资金上的优势将对中国企业带来不小的冲击。
但他也相信,面对越来越开放的地热市场,比如世博会的项目竞标,中国的企业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在项目的实施和运作过程中,不断地与上游供应商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最终实现应对不同项目的二次创新。因此,面对外资抢滩中国市场,本土企业也不必惊慌失措。(侯隽)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