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好多人头脑发热,有点大跃进的味道,所以出了问题是必然的。”
文|本刊记者 张娜
在位于清华大学舜德楼的办公室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前副校长倪维斗接受了《能源》杂志记者的专访,深刻分析了风电行业,尤其是风机制造业存在的症结。
《能源》:最近,风电场出现了一些着火、倒塌事故,引发了一轮业界对风机质量问题的争议,您怎么看?
倪维斗:对于中国的风电问题,到现在为止,我认为到了从“不断革命”阶段到认真总结经验、稳步前进的阶段。以前是追求发展数量,一哄而上,光设备制造商就有七八十家,但是绝大部分都没有自己的核心和关键技术,不光是设计方面,还包括关键设备的制造技术。因为风机看起来简单,实际上要求是很高的,比如不同的地理条件和环境下需要不同的风机,还有野外风沙,环境温度变化大,负载剧烈变动等很多问题。外国公司是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才做成现在的规模。而我们的很多公司对这点重视不够。
这几年,设备制造商确实有利可图。国有企业、地方政府、民营企业等纷纷上马,依靠买来图纸,进口若干个关键部件,就拼凑起来了。但是,用图纸照猫画虎与真正用自己的技术做是两回事。
所以现在出问题是必然的,现在好多人头脑发热,有点大跃进的味道,已经到要好好总结的时候了,不然会给国家造成很多浪费,现在我们的情况是质量不太高的风机也在装,运行条件不太好的地区也在装,毫无疑问每个风机能发挥的作用就很小。中国就不能这么干下去了,要重新思考,好好研究下一步的战略要怎么进行。
《能源》:您是说不仅仅是风机的问题,而是整个产业链条的问题?
倪维斗:对。有几个重要环节的问题需要理顺。国家特别提倡风电的发展,本是好事情,但也要认真设定进入门槛,要有全面的规划,要想好发电、并网、消纳等一系列的问题再行动,国家相关部门应首先抓住这些关键点。仅热心于建设千万千瓦风电基地,但实际上发挥作用不可能是想象的这么大,也是一种浪费。
整个风电的发展还有一个利益链的问题。风机制造商,在整个利益链中是最大的受益者。还有一个就是风电场的业主方,业主几乎没有私营的,与风机制造商很多是私营的情况不同。按照目前的情况,业主是微利,甚至是要亏本的。但是他们的驱动力主要是为了业绩,为了所谓的提高可再生能源份额,为了圈地、圈资源。这些业主主要是国营大企业,他们有另外的盈利的大业务,如煤炭、火力发电等,所以对风电本身的经济性不是他们最关注的。
对地方政府而言,大量地建设风电场对其税收和GDP有什么好处?现在很多地方政府要求把风机制造厂设在当地,低水平地铺开风机制造能力,似乎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目前风电的利益链中也没有电网的份额,电网是否会积极参与?到目前为止,国家对风电的补贴都是给发电的。产业链和利益链的这几方面不理顺,风电产业的发展会受到阻碍。
《能源》:您为什么说现在是总结阶段,是指时机恰好吗?
倪维斗:我们以前只顾往前冲,没有从全国的顶层设计、全面规划、整体行业发展等方面认真做过总结。现在可以趁机加强整顿,必须要全面规划,对我国的风力资源进行测量和计算,规划风电场的建设,强化风机科技支撑,提高风机质量,同步建设电网,完善准入门槛和测试标准,加强后续服务和人才培养,等等,整个产业链都理清楚了,就能逐步推进。
参与互动(0) | 【编辑:宋亚芬】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