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响也是正面的。”中国建材(3323.HK)董事长宋志平在“中国建材集团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上如此解读东部沿海地区对水泥企业的停电限产措施对公司下半年业绩的影响。同时,宋志平表示,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中国建材旗下的南方水泥已经开始着手转型,向水泥制品领域发展。
价格上扬弥补产量缺口
从7月底开始,浙江、江苏两地就开始对高耗能行业进行拉闸限电。其中,浙江对水泥企业进行了两次为期各为9天的停产行动,江苏省也从8月的最后一周开始对省内大型水泥企业的熟料生产线开始执行限电停窑。随后,海南、河北、安徽、广西等地相继出台了对高耗能企业的限电限产政策。
受上述政策影响,仅浙江一地的水泥出厂价格就从7月份的295元/吨,短短一个月涨至380元/吨,到了9月上旬,仍然维持这一高价,价格的同比涨幅在43.4%。而周边即便是未采取限产政策的省份也出现了价格搭车跟涨的情况。
而中国建材旗下南方水泥,其主要产能正集中于江浙地区。此前,有分析机构认为,考虑到所处区域,中国建材恐怕无法充分享受到限产带来的价格上涨利好,反而将受累于产能释放不足。
对此,宋志平直言,南方的限电不会对公司的全年业绩造成负面影响,虽然限电对公司的产能发挥有一定的抑制,但是,价格的上扬完全弥补了产能释放受限对业绩的影响。
转型“质”的竞争
宋志平认为,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的“淘汰落后”、“节能减排”政策,实际上解决了作为产能过剩行业——水泥业的部分过剩产能问题,为市场重新寻找到了平衡点;他认为,在今年全国水泥的需求量超过18亿吨后,中国水泥的需求峰值将在20亿吨左右,未来,水泥企业的发展将告别对“量”的追逐,变为在“质”方面和上下游领域的综合竞争。
据了解,中国建材旗下的南方水泥正在谋求这方面的竞争转型。宋志平透露,南方水泥旗下的企业正在谋求向提高水泥标号、发展新型建材方向转型,传统的水泥厂正在向水泥制品企业转型。而在该公司20日发布的《中国建材集团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中也指出,2009年,中国建材集团在重组存量资产、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同时,加大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增量投入,引导行业发展从重产能、产量向重效益、价值转变。
“浙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南方水泥的转型也将是中国水泥企业转型的样本。”宋志平表示,日本从1亿吨以上的年水泥用量变为目前的4500万吨,众多水泥企业都转型成为水泥制品厂,南方水泥也在走这条路。据称,中国建材旗下的中国建材科学研究总院正在向同一集团下设的水泥企业推广70多种特种水泥的应用,力图提升公司水泥产品的附加值。(李若馨 )
参与互动(0) | 【编辑:许晓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