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新能源汽车于9月8日被《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后,9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又透过媒体表示,已完成各方征求意见工作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草案正处于修订之中,很快将报国务院审批,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公布并实施。
据记者观察,伴随两份产业重磅利好的相继出炉,截止9月13日收盘,细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包括:新能源客车、上游资源(稀土永磁)板块均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但新能源轿车、驱动系统甚至锂电池则受到产业化瓶颈尚未突破的影响而略逊一筹。由此可见,市场对新能源汽车概念的关注主要集中于先产业一步启动的客车领域,以及在我国相对丰富的稀土、锂资源领域。
而在此基础之上,《证券日报》记者再度获得权威人士独家透露,“2011年,北京市政府将采购1万辆新能源市政车”,这似乎又为新能源客车概念添了一把火。
新能源汽车概念股
呈两级分化
据记者统计,截止9月13日收盘,新能源客车代表中通客车(000957)封于涨停、安凯客车(000868)封于涨停、宇通客车(600066)涨幅达7.86%;上游资源代表广晟有色(600259)封于涨停、横店东磁(002056)涨幅达6.19%。
但与此同时,与上述各股同根同源的新能源轿车、驱动系统、储能(锂电池)等板块似乎并未搭上政策利好的顺风车,同样截止9月13日收盘,新能源轿车代表一汽轿车(000800)微涨0.62%、长安汽车(000625)上涨2.44%、上海汽车(600104)微跌0.29%;驱动系统代表卧龙电气(600580)微跌0.32%、宁波韵升(600366)上涨3%;锂电池代表股江苏国泰(002091)上涨3.12%、杉杉股份(600884)上涨1.97%。
细分后的各新能源汽车板块正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波动趋势。
2011年新能源客车
将新增6万辆
从产业角度展开分析,一位接近中海油的相关人士曾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鉴于乘用车的产业化尚存技术瓶颈(主要来自于充电站的充电模式),各试点城市的新能源汽车试运营工作将以每个城市平均2000台客车为基础展开。”以此推算,包括最新入围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的沈阳、成都、南通、襄樊、呼和浩特在内,全国共计25个试点,约5万辆新能源客车将投入实际运营。
而具上述向《证券日报》独家透露“北京市将采购1万辆市政车”消息的权威人士介绍:“此次计划采购的市政车辆主要包括垃圾车、清障车、洒水车等,虽然并不会如公交车辆一般产生运营收益,却因统一充换电、停车场所固定等特征,理应归属于先产业一步启动的客车范畴。”
那么,这1万辆市政车方案与25座试点城市将投入运营的5万辆新能源客车数量相加,全国范围计划内增加的新能源客车就将达到6万辆。对此,上述权威人士表示,“试点城市数量必将伴随地方政府的热情高涨与产业的发展而增加,北京采购市政车的做法也将产生一定示范效应,以此为据,6万辆的新能源客车新增数量相当保守。”
运营收益难平投入
成本风险值得警惕
以中通客车为例,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自5月份收获摩洛哥350辆高档豪华公交车订单至今,该公司先后与多个国家或地区签订了新能源客车或汽车底盘等订单。而其中更是不乏“30辆混合动力客车交付新加坡客户、与台湾签订400辆纯电动客车、与沙特和伊朗等国签订600多个汽车底盘”等备受关注的大订单。
更为令人瞩目的是,据媒体转引中通客车相关工作人员的话称,公司计划投资11.38亿元申报建设的2万辆新能源客车及节能型客车生产基地项目,日前已顺利获得山东省政府有关部门的核准,预计该项目将于2012年形成60%生产能力,2013年达产,全部工程完工后公司正常年可实现销售收入94.8亿元。与此同时,这一扩产消息的诞生相对于“全国计划内新增6万辆新能源客车”而言,似乎恰逢其时,为投资者编织出一个美好的预期。
但对于新能源客车概念的投资火热,多位业内人士也提出担忧。
中海油的相关人士曾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依照相关规定,电动客车的国家补助为4元/公里,而柴油客车的国家补助为3元/公里,目前,电动客车的运营成本高于柴油客车,少数试点城市出现以电动客车申报国家补助,而实际运营柴油客车,甚至利用微混客车迎合概念的炒作现象。”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实际上,就电动客车运营收益而言,每辆纯电动客车动辄百万元的制造成本只能期待50万元左右的国家补助,而加上运营收益的微薄(例如北京公交运营的低票价),造成最终电动汽车产业的入不敷出。”记者 于 南
参与互动(0) | 【编辑:宋亚芬】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