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慢调” 定价机制进入休眠?——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油价“慢调” 定价机制进入休眠?

2010年09月13日 15:42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国际油价走低和国内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国内成品油价格仍然坚挺,自6月1日国内汽柴油价格调整以来,时隔三个月价格仍没有调整。近日,屡遭诟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再度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9月6日,新华社发文指出,“与去年相比,今年国家在成品油调价的时点操作上比较模糊,市场上下调油价的舆论预期屡次落空”。

  调价减速

  2009年5月,发改委出台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被称为国内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根据该机制:国际市场三地原油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发改委价格司即可相应调整汽柴油及航空煤油等成品油价格。

  业内人士指出,在办法发布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内,国家发改委的确根据规定比较及时地调整了油价。但从去年年末开始,这一调价机制就开始变得模糊化。

  今年以来,国内油价仅调整了两次,分别是在4月14日的上调和6月1日的下调,此后就一直按兵不动。

  根据一些专业研究机构的监测数据显示,7月份,三地原油加权均价变化率一度突破-4%,到达油价调整“窗口”,但国家发改委迟迟没有下调价格。对此,发改委表态称“条件不具备”,并未达到调价标准。

  然而,这并不是第一次市场预期落空。

  回顾2009年11月初至2010年3月底长达5个月的时间之内,国内成品油价格就曾纹丝不动。在此期间,2009年12月底、2010年的1月上旬以及2月份均被分析人士测算为调价的时间窗口。当时油价调整的戛然而止,让不少能源业界专家担忧,施行于2009年5月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很可能半途而废。

  如今,历史再度重现。国际原油价格在每桶70美元到80美元之间震荡,而与国际油价紧密接轨的国内油价却未“随波震荡”,连续三个多月未有调整。

  机制模糊

  对于发改委表示“并未达到调价标准”的说法,东方油气网首席分析师钟健指出,由于国家发改委并未公布“三地变化率”的测算标准,目前机构油价预测方法只能根据国家发改委模棱两可的表态来设计监测方案,其结果可能和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有所误差,但反映的三地变化率负向运行的趋势是一致的。

  此外,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不调整的原因还有可能是,即使在某个时间点达到了调价条件,是否进行调整仍需要由发改委权衡多种因素后来决定。

  中国石油大学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震此前也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成品油本身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它对我们经济、各个行业都会产生影响。油价背后还有各方的承受能力以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各种因素,“在这种情况下,目前的这种定价机制,实际上是把国际上原油价格剧烈的波动趟平了一些”。

  不过,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定价机制模糊化处理方式可能会平添市场的猜测空间,放大了投机风险。与此同时,信息透明化的要求对于成品油价格的调整也不应该例外。与其通过模糊处理来规避投机,不如通过定价机制透明化,缩短调价周期,加快调价频率来实现,在信息对称的基础上,更能保证发改委的公信力。

  曾经参与发改委定价机制讨论会的林伯强也指出,透明化和加速调整频率,或许才是摆脱成品油定价机制尴尬处境的最终出路。记者 晏琴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