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厨垃圾去向不明 环保人士建议加强废弃油管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餐厨垃圾去向不明 环保人士建议加强废弃油管理

2010年09月07日 10:55 来源:燕赵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核心提示

  记者从石家庄市工商局了解到,目前全市有餐饮、住宿企业736户,个体餐饮经营者多达8901户。经石家庄城管部门调研,省会每天产生餐厨垃圾443余吨,其中泔水421吨,废弃油22吨。

  从事多年环保工作的市民王先生对于石家庄餐厨垃圾处理现状进行了调研走访,并形成调研报告,为省会餐厨垃圾处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据悉,石市管理部门正争取成为国家发改委餐厨垃圾处理试点,今后地沟油将进行规范处理,餐厨垃圾带来的危害也将从源头上得到治理。

  环保调研

  石家庄泔水处理企业缺失

  石家庄市民王先生多年从事环保工作。王先生告诉记者,由于饮食文化和聚餐习惯,餐厨垃圾的数量触目惊心。

  对于石家庄餐厨垃圾数量及处理现状,王先生利用业余时间多次调研、走访,并写成一篇4000余字的调查报告。在这篇调查报告中,王先生对石家庄餐厨垃圾的处理现状、餐厨垃圾的对市民及环境的危害、餐厨垃圾的处理展望及建议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省会每天产生大量餐厨垃圾,而回收基本上通过‘暗箱操作’,已对社会构成很大的危害,有必要由政府进行引导干预。”王先生说,在没有政府明令要求的情况下,把餐厨垃圾统一回收进行处理,其中的阻力来自各个产生餐厨垃圾的餐馆。

  目前,省城有三家处理废弃油的企业,却没有专门处理泔水的企业,即使城管部门统一回收餐厨垃圾,其中的泔水也无法做到无害化处理。

  部门原声

  石家庄市区日产餐厨垃圾443吨

  对于王先生调研报告中的部分内容,石家庄市城管局环卫处市容环卫服务中心主任李福新表示认同。“全市每天产生大量泔水,经我们多次采集数据,石家庄市区平均每天产生443吨餐厨垃圾,其中包括421吨泔水,22吨废弃油。”

  据悉,2007年9月1日,《石家庄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开始施行。规定餐厨垃圾处理以政府主导、统一管理、社会参与、综合利用的原则进行,石家庄市环境卫生管理处被明确为餐厨垃圾处理的日常管理机构,处理餐厨垃圾的企业也只有在环境卫生管理处注册登记才有资格进行加工生产。

  对此,李福新表示,“石家庄目前仅有餐厨垃圾中废弃油的处理工厂,确实还没有处理泔水的企业。若将泔水无公害化处理成肥料等,成本较高,基本没有盈利的可能,所以目前也无人投资这样的‘亏本’企业。而城管部门若是将餐厨垃圾中的泔水回收上来,也无从处理;如果掩埋,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目前,石市每天产生的421吨泔水一部分被养殖户拉去喂猪;一部分直接流入下水道;还有一部分成了生活垃圾。

  回收企业

  收不上废弃油,机器常闲置

  王先生的调研报告及李福新证实,目前石市有三家正规的、经过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注册登记的餐厨垃圾处理加工企业。其中,石家庄环科油脂加工有限公司是里成立较早的,于2007年从市区搬迁到赵县工业区。

  该公司总经理张怀朱告诉记者,他们从饭店回收废弃油的同时,可帮助饭店疏通下水道,而且随叫随到。以前是互不付费,现在签订合同时都要付给饭店一定的费用,“即便是这样,还是有不少饭店不愿让我们去回收。”

  据了解,环科油脂加工有限公司的设计能力为每天处理餐厨垃圾中的废弃油30多吨,但现实情况是每天只能收上来一两吨,设备多数时间都是处于闲置状态的。

  记者在张怀朱的工厂里看到,三个废弃油处理池中只有一个在作业,其他两个池子基本空置。“处理废弃油的设备十天半个月才开工一次,而把提炼出来的废弃油深加工成脂肪酸的设备一两个月也不一定能开工一次。”

  据李福新介绍,这三家加工企业在2008年就被省环保产业协会列为环境保护产品推荐(认定)企业,但目前却都面临停产的境地。一方面,大量餐厨垃圾污染着环境、侵害着人体健康;另一方面,处理废弃油的正规企业也因收不到废弃油而“吃不饱”。

  近日,记者走访了河北世纪大酒店、河北宾馆、亚太大酒店以及省会一些中小型饭店,对各类型饭店对餐厨垃圾的处理进行了调查。

  记者走访

  大型饭店:餐厨垃圾回收不易监督

  省会大中型饭店的餐厨垃圾一般都有较为固定的人员进行回收,负责收运的单位和个人会付给餐饮企业一定费用。谁付的价格高,餐饮企业就把餐厨垃圾给谁。因为废弃油用途广泛,导致餐厨垃圾成为抢手货。不少饭店老板表示,处理餐厨垃圾,省事是他们的第一考虑因素,至于支付费用与否,谁支付给谁,都不是重要问题。

  石家庄市饭店烹饪行业协会副会长冯景长告诉记者,一般大型餐饮企业都在厨房外设有餐厨垃圾沉淀池,回收者可自行打开收走,因此不易对回收形成监督。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