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蓝天压力巨大 太原力破大气污染瓶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保蓝天压力巨大 太原力破大气污染瓶颈

2010年09月07日 09:34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每年一进入冬季采暖期,太原煤烟型污染就会大大加重,环境空气质量急剧恶化。今冬太原能否扭转乾坤,使煤烟型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太原市日前召开冬季大气环境污染预防控制动员会,出重拳,下猛药,坚决打赢冬季大气环境质量预防控制保卫战。

  采暖期燃煤污染困扰空气质量改善

  “每年的冬季是我们最为提心吊胆的时期,也是大气环境质量最不稳定的时期,这已经成为困扰我们多年的一个怪圈。”太原市环保局局长陈继光告诉记者。

  据了解,2008年、2009年、2010年1~3月太原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3.16、3.04和3.62;4~8月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1.49、1.35和1.12;采暖期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非采暖期空气综合污染指数的2.12倍、2.25倍和3.23倍,二者的差距逐年加大,并呈快速上升趋势。

  “太原能不能在全国竞相发展百舸争流中有所作为,有所进步,能不能在去年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关键在于能不能突破采暖期的瓶颈,使环境空气质量大幅提升。”陈继光指出。

  “八大因素”引发前所未有的压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截至8月底,市区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11天,与去年同期相比,二级以上天数减少了10天,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升高了4.04%。

  从客观上讲,主要有“八大因素”制约太原市今冬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年初确定的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500万平方米,目前仅落实500万平方米,导致年初要拆除的供热区域范围内的732台锅炉,在今年冬季还要继续使用;燃煤、型煤整治工作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市区范围内仍有100多家型煤生产企业还在生产,一批已经明令淘汰的燃煤设施仍在非法运行,部分型煤锅炉不达标直接排放的问题依然存在;由于相关的政策还没有出台,西山地区100多家企业搬迁还没有进行到位;燃煤设施关停淘汰整治不彻底,还留有死角,有待进一步加大力度;仍有一批污染源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给冬季污染防治带来隐患;新增污染源不断出现,给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今年上半年出台的《太原市燃煤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市区范围内将不再审批10吨以下的燃煤锅炉、茶炉,全部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但是由于气源供应不足、电价优惠政策尚未出台等原因,目前执行过程中遇到一定困难。

  “距离冬季采暖期还有61天,如果我们方法得当、措施得力,那么完成全年环保工作目标甚至有所突破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我们因循守旧、靠天吃饭,那么完成全年环保工作任务就会面临严峻考验。”太原市环保局区域污染控制处处长孙建星介绍说。

  成立预防控制行动领导组,打响蓝天保卫战

  “做好冬季大气环境污染预防控制工作对于实现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至关重要,是民心所向、发展所需、形势所迫。”陈继光强调。

  为及早预防和控制冬季大气环境污染,进一步改善冬季环境空气质量,太原市决定从9月1日~10月31日,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冬季大气环境污染预防控制专项行动。

  控制燃煤污染,主要是对型煤锅炉限期加装脱硫装置,大力开展型煤市场整治,强化型煤使用的监管,全面开展燃煤污染防治设施排查,深化56条主要街道燃煤污染整治,全面完成饮食服务行业限期使用清洁能源的清理整顿,加快城中村供热改造。

  控制工业企业污染,重点是完成一批限期治理工程,及早发挥环境效益;强化监督管理,确保污染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控制面源污染,加大建筑施工工地的监管,对存在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对待整改不力,措施不到位的单位或工地,坚决实施停工整治;彻底取缔环境敏感点位所有燃煤设施,深入开展环境敏感点周边环境整治。

  建立冬季环境空气污染预警机制。在冬季采暖期来临之前对水泥、建材、冶炼、锻造、化工、焦化、电力等重污染行业采取停产、限产的应急措施,并提前下达预警通知。

  据了解,太原市成立了预防控制行动领导组,下设7个工作督察组,每周召开“预控行动”例会,对在工作中组织不力、任务未完成、监督检查不到位、敷衍应付、失职渎职的人员将按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让太原老百姓切实分享到冬季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成果。高岗栓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