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经济正成为世界各国寻求经济复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随之形成的碳交易模式也因其巨大的市场潜力成功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
近日,记者获悉,我国国家发改委正酝酿在一些特定的行业和地区开展小范围的碳交易试点,“探索利用市场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所谓碳交易,是指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双方通过合同的形式形成对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买卖。
今年全球碳交易规模1500亿美元
在我国,碳交易市场体系的建立进入试点阶段。
日前,国家发改委气候司正式将广东、辽宁、厦门、杭州等五省八市确定为我国低碳省区、低碳城市试点。8月20日,国内首个“国际低碳总部基地”落户深圳。据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基地将成为“国内最大的低碳交易中介服务平台”。
此后,国家发改委又传出消息称,正考虑在一些特定的行业和地区开展小范围的碳交易试点,“电力、化工和石油等行业入选可能性较大”。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C D M管理中心副主任刘强介绍,在目前的中国低碳交易市场,“除了CD M(清洁发展机制)市场发展较好,总体上还处于碳交易的尝试阶段”,但他同时表示“试点一旦成功,对整个中国都是变革性的事件”。
工银瑞信基金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陈超日前提出,我国参与全球碳交易可有“六大投资模式”,为我国进军全球碳交易市场提供投资参考。
一种是直接投资碳交易相关资产;其次是投资以碳交易为主要获利来源的碳基金———截至2006年,全球已有64亿美元被投入50个碳基金用于购买碳减排。
再次是自行设立碳基金,成为国际买家;或是经营C D 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咨询顾问公司。咨询公司致力于开发可减排的工厂项目,项目业主将项目产生C E R (核证减排量)卖给需要的企业或基金公司;也可以直接开发C D M项目。
最后一种模式是主导或参与发起新的碳交易所。据世界银行估计,2010年,全世界碳交易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美元,或将超过石油期货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中国有望在其中占据三成以上的份额。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