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大矿业公司必和必拓发起针对Potash的敌意收购要约后,中国公司随即成为舆论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尤其是在中国进口钾肥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中化集团。中化与Potash的各种传闻不断在媒体上呈现。近日有媒体称,中化及国有金融机构正在行动,准备竞购Potash。且不论这一消息是否属实,至少从中化的角度甚至国家利益的角度分析都可以得出结论:中化没有必要竞购Potash。
首先,竞购Potash并不像一些媒体渲染的那么紧迫。有人认为,由于中国钾肥大量依赖进口,如果必和必拓收购成功,中国在钾肥领域可能面临与铁矿石类似的挑战,因而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看,政府应该会支持个别央企参与竞购,以免受制于人。甚至有人大胆分析,钾肥重蹈铁矿石的覆辙不只是影响中国粮食生产,而且影响包括蔬菜、水果等所有农作物生产。这将造成中国农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农产品全面大幅涨价、CPI上涨,从而造成中国整个经济不稳定。
这些分析存在一个假定,即中国在钾肥进口谈判中没有任何话语权,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中国进口钾肥的价格与其他钾肥进口国相比处于较低水平。数据显示,折合成氧化钾后,2009年中国钾肥产量为312.7万吨,进口量为198.3万吨,再加上国内企业在境外生产、供给国内消费的产量,全年消费量约为600万吨,自给率超过51%。据预测,未来中国钾肥的自给率将继续提升,达到约60%。另外从全球看,钾肥供大于求,不必担心钾肥价格大幅增长。
一位钾肥行业的专家表示,Potash的所有权变更对于钾肥进口谈判的影响只是谈判对象的变化,中国的话语权并没有削弱,退一步讲,即使不向Potash购买钾肥,中国向别的国外公司也能买到钾肥。中国企业还在积极到境外开采钾矿,这将成为与自给、进口并列的第三条钾肥供应渠道。据了解,中国企业在国外开采钾矿已初现成效,在老挝有5个项目,其中1个已形成产出;在加拿大有2个项目;在刚果(布)有2个项目。
其次,即使中化想要参与竞购,获得国有金融机构支持的可能性不大。从中化自身的利益看,可能会希望获得Potash的所有权以获得更廉价的进口钾肥资源。可是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中化必须全资收购Potash,否则钾肥进口价格的确定还受到其他股东和管理层的干扰。中化自身明显难以负担近400亿美元的收购费用,用自有资金全资收购的概率几乎为零。
当然,如果实力雄厚的国有金融机构支持中化,或许能够成行。然而金融机构也要评估支持中化竞购Potash的风险。至少有两个关键问题需要考虑,必和必拓给的价格是否如Potash所说的偏低?Potash是否值更高的收购价格?据一位券商分析师介绍,必和必拓给出的收购Potash的价格接近A股盐湖钾肥的估值水平,并不便宜。另有专家指出,Potash对外宣称的产能与其实际产能到底有多大差别中国企业也并不清楚,这是更大的风险。看起来中化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有点悬。
更值得中化考虑的问题是,除了竞购Potash,是否还有其他获取廉价钾肥资源的途径?作为钾肥行业的大型企业,中化应当积极走出去,到境外去开采钾矿,而不只是赚取钾肥进口与国内销售的差价、靠进口钾肥的一家独大的地位来赚钱。实际上中化在钾肥进口领域的垄断地位已经被打破,只有往上游拓展,才能获得更多更持久的利润。(顾鑫)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