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犹存
在中国水电停滞与发展交替进行的同时,自上世纪50年代中国启动水电建设以来便存在的两种声音的交锋就从未停止。反对者与支持者各执己见,试图通过自己的观点来影响中国水电的发展方向。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研究所所长刘树坤对《财经国家周刊》说,水电建设领域最深刻、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始终是生态环境的问题。因为水电建设从根本上对河流水源有巨大的改变,这种影响不会立刻呈现,而是体现在若干年之后,“那个时候再寻求改变就为时已晚了。”
按照我国水电目前普遍采用的梯级建设模式,水电站需要在水势落差较大的地方建设,在低处建坝囤水后依靠水自然下泄的物理作用力来产生电能。这就意味着,水电站一般只能建在相对较高的地方。
“按照目前的梯级开发模式,即是全江全流域一级接一级的整体开发,这几乎就是疯狂之举。”范晓认为中国水电在局部流域已经过度开发。
在范晓看来,目前的水电开发更像是上世纪50至90年代追求经济发展导致森林遭到大面积砍伐的翻版。他认为,长江生物基因库已经开始出现严重缺陷,生物多样性正在破损。
曾多次深入我国西南水电腹地调研的刘树坤粗略计算,按照梯级开发,结合高坝和低坝方案相比较得出的水能资源蕴藏量,我国已开发的水能资源量大致为总量的20%~30%。
“这看上去很少,似乎我国水能资源还没有被大量开发。但问题却是几乎所有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的水电项目都集中在了较容易开发的区域,如大渡河、金沙江等。这个比例已经很高了。按照西方国家的标准,如果河流水资源开发量超过40%,将会对河流生态系统产生不可挽回的影响。我们已经临近这个数值。”刘树坤说。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