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作为社会和区域发展的核心单元,在我国低碳发展进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肯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创建低碳城市。然而,由于城市发展的阶段和地区差异性巨大,国际社会也无成熟模式可资借鉴,在不了解低碳城市真正内涵的情况下,盲目地一哄而上开展低碳城市建设,难免流于走形式、赶时髦。笔者认为,我国在城市低碳化探索进程中应重点关注并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明确低碳城市概念的相对性及目标的差异性。在当前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发展所需的合理碳排放总量增长是允许的,低碳城市建设应坚持在有助于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进行,要减少的是相对碳排放量,主要可以通过提高碳生产效率和降低碳排放强度来实现,其参照物可以是城市自身本底,也可是某一具体指标。这个指标在不同城市间一定存在差异,但只要在规定时期内完成任务的城市我们就可以称之为低碳城市。因此,可以说在保证城市综合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前提下,凡是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减少相对碳排放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都可归入低碳城市的范畴。
注重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由于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刚性特征,各种基础设施等一旦建成,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存在一定的“锁定效应”。所谓“锁定效应”,是指基础设施、机器设备以及个人大件耐用消费品等,其使用年限都在15年乃至50年以上,其间不大能轻易废弃,即技术与投资都会被“锁定”。以住宅建设为例,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数据,预计到2020年,全国房屋建筑面积将新增约300亿平方米。从已有的建筑来看,95%左右的建筑都是高耗能的。如果未来这种情况没有改善,大量高耗能房屋一旦修建,短期内很难改造。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城市建筑拆迁浪费和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看似经济繁荣了,却消耗了大量资源。因此,先期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至关重要。
高度关注低碳表面和背后的环境成本。许多地方在低碳城市建设中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效和发展低碳建筑等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中的每一项举措都是真正意义上的低碳,一些所谓的低碳行为背后却付出了高昂的环境和能源成本。例如节能灯的汞污染问题。虽然节能灯与普通白炽灯相比在节能降碳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但含汞也是无可否认的事实。目前,平均每只节能灯的汞含量一般在1.7毫克~15毫克,刚刚够沾满一个圆珠笔尖。但1毫克的汞渗入地下就会造成大约360吨水的污染。按照我国2009年度1.2亿个节能灯推广计划,则有2160亿吨水存在被污染的潜在危险。此外,目前国内一些号称零能耗的大型建筑多是将各种最新的建筑节能技术汇集于一身,不仅提高了建筑成本,运行和维护费用也十分高昂,还可能导致实际能耗高于一般建筑的情况。因此,我们在建设低碳城市时要坚持环境保护与城市低碳化的协同发展,实现节能降耗、污染物减排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下降的协同控制。
遵循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的低碳化原则。地方政府在城市低碳化的探索进程中,首先,应结合城市自身特征,因地制宜地充分评估城市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合理确定低碳发展思路,通过差别化路径实现低碳化;其次,要建立科学的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统计体系,摸清城市的碳排放家底,构建公开、公正、公平的碳排放强度评估体系;第三,重点在新能源应用、工业改造、建筑节能、公共交通等领域推动相关低碳产业的发展,积极培育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第四,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建立有利于低碳发展的社会氛围,增强公众的低碳意识,培养低碳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建立健全有利于低碳消费的各项配套措施。
充分认识城市低碳化转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国际经验看,低碳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部署和长期努力。我国目前许多城市还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进程中,低碳城市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既要有攻坚克难的思想准备,又不能不切实际、急于求成。要坚定不移地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城市之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的城市力量。(於俊杰)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