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之声
无论是作为“弯道超车”的抓手,还是作为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利器,电动车的研发一直被寄予厚望。不过,这一发展路径也遭遇了环保质疑。
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公开发表论文称,所有的代用能源汽车的生命周期石油资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都比传统汽油车低;大部分代用能源汽车的生命周期整体能源消耗及化石燃料消耗比传统汽油车低;甲醇和乙醇灵活燃料等代用能源汽车的生命周期整体能源消耗和化石燃料的消耗比传统汽油车高。乙醇代用能源汽车的生命周期SOX、PM10和NOx标准排放比传统汽油车高,单一替代燃料汽汽车的生命周期NOX排放比传统汽油车高;其它代用能源汽车的生命周期标准排放物比汽油车低。
众所周知,汽车越轻,耗能越少。电动车技术的民间研究者、常熟市合众环保能源技术研究所负责人沙永康认为,电动车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如何通过优化整车设计来提高能效。他举例,一般的燃油汽车重不到1吨,但由于电池的重量,同车型电动车能达到1.9吨重。
此外,如何处理电动车的车载废弃电池才不会给环境带来风险?本报记者曾就相关问题采访过几位固废处理专家,但其均语焉不详。王秉刚则告诉本报记者,有关部门已在进行相关研究。
如何应对
通用(中国)先进技术部首席科学家王子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发展电动汽车目的之一是寻找石油枯竭后的车用动力解决方案。从节能减排的角度讲,现有成熟传统能源动力技术的环保表现已经相当不错,并不比电动车差到哪里去。
一些企业的想法与王子延不谋而合。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此前曾对本报记者表示,该公司虽有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插入式混合动力等电动车车型储备,但该公司认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集中精力抓好搭载节能、环保的小排量发动机车型,尤其是抓好先进技术的高效节能的柴油动力车型,“这是当前中国汽车行业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要做的最实际的事。”
不过,正如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教授贾利民所说,依靠电动汽车技术在近期能够实现的减排量是有限的,但它的意义在于引领了道路交通工具能源供给的发展方向,展示了规模应用后巨大的减排潜力。(杜悦英)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