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争建环交所 谋占碳市场制高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各地争建环交所 谋占碳市场制高点

2010年08月25日 10:41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最近,成都正在筹建排污权交易中心,而重庆联交所去年年底就加挂了“重庆环境资源交易中心”的牌子。实际上,北京、上海、天津已经建立起环境交易所。从全国范围来看,一场争夺碳市场主导权的竞争已经风起云涌。

  值此之际,定于8月26日开幕,由《第一财经日报》参与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成都金融街发展高峰论坛”,就将重点围绕“大趋势:低碳经济引领下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展开探讨。

  论坛邀请到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和北京、上海环境交易所等资深业内人士以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将分别就“建立中国的碳价格信号体系”;“中国碳市场展望”;“西部建设碳金融体系,争取低碳经济发展主导权的机遇”等话题进行讲演。

  相较于其他金融市场,中国的碳市场与国外的差距要小得多,因此也给中国带来巨大机会。“目前,中国的碳市场相当于10年前的欧盟,5年前的美国,3年前的印度。”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总经理梅德文表示。

  2008年8月5日,北京、上海环境交易所同一天成立。2008年9月25日,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也成立了。不仅如此,全国其他地方也在准备和计划推进本地的各种形式的交易平台。不过,至今中国碳市场的规模很小,这些平台依然没有实质进入碳市场交易。

  梅德文表示,中国尝试了排污权交易、自愿减排交易,正在研究节能量交易、碳汇交易等。但是,排污权交易规模小,中国电厂脱硫已经很有成效了,节能量交易和碳汇交易都存在着较大的技术问题,而自愿减排市场不大,不足以承担大国经济的碳市场交易。

  因此,梅德文认为,只有选择在特定行业、特定区域进行碳交易试点即双特交易试点,中国的碳市场才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副总裁黄杰夫表示:“中国碳市场将来怎么演变,我觉得可以参看一下中国的期货交易所、证券交易所的演变。”

  黄杰夫表示,交易所的功能怎么发挥,其实无非是将来金融供给怎么配置,怎么设计,既有现货又有期货,既有在岸也有离岸,可能有这么几个层次。将来这几个层次怎么搭配,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金融定价体系。(黎闵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