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价“罗生门”涨快跌慢孰是孰非?——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中国油价“罗生门”涨快跌慢孰是孰非?

2010年08月23日 14:30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8月16日,针对网上流传“国际油价下跌国内油价却反升”等说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表态称:将2008年6月与目前的国际、国内油价作对比,要充分考虑国家宏观调控和税费改革两方面因素,才能得出客观、准确的结论。

  显然,在发改委看来,此番油价“涨快跌慢”的说法欠妥当。但硬币的另一面,广大车主的直观感受却是如此。争议双方各执一词,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合理性俨然成了一道“罗生门”。

  误解?

  一位细心的网友统计,近两年来,从总量分析,2008年6月20日国际油价为每桶132美元,目前为80美元,与此同时,我国的油价却每吨上涨了1710元;从每次具体涨跌情况看,共上调7次,下调5次。由此得出结论:中国油价“涨快跌慢、涨多跌少”。

  此消息在引发公众热议的同时,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发改委解释称这是一种“误解”。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现行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始于2008年年底。如果从那一时期为计算起点,国际市场原油从每桶45美元左右震荡攀升至目前的75美元左右,累计涨幅近70%,而同期国内油价经过10次调价后累计涨幅不超过30%。因此,不存在国内油价“涨快跌慢、涨多跌少”的情况。

  “2008年年底至今,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因此不能简单地通过前后国际和国内油价的涨跌,得出‘国际油价下跌国内油价却反升’的结论。”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郭海涛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网友计算的误区在于忽略了改革前后的税费问题。

  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也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老百姓感受油价比以前高,差别出在税和养路费等问题上。如果把这一部分计算进去,按照定价机制,目前的价格没有大问题。

  真相?

  林伯强告诉记者,2008年底国家出台了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取消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取消公路养路费等6项收费,把相应的税费计入了油价。换言之,在油价支出增加的时候,以前养路费的那一部分支出是免掉的。

  郭海涛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网友所说一吨油涨了1700多块,一吨汽油相当于1200升,也就是一升油涨了1块3毛钱左右,但是把“定价机制”改变这个因素计算进去,在取消了6项税费后,油价里增加了消费税,一升大约增加了一块钱左右。扣除这部分,每升变化约在3毛钱左右,这并不是一个脱离实际的价格。

  “并且这跟用油量也是有关的。多开就意味着支出更多,如果少开车,税费改革后,可能更划算,因为此前即使很少开车也必须上交税费。”郭海涛强调。

  据了解,2008年底,国家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将汽柴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每升分别提高了0.8元和0.7元,折每吨1110元和823元。发改委指出,由于成品油消费税属于价内税,最终反映在成品油价格上。如果扣除消费税提高因素,目前国内90号汽油出厂价格相当于每吨6080元,比2008年6月20日提高后的汽油价格每吨6480元相比“低400元”。

  照此,网友的计算或许真是一个“误解”。不过在林伯强看来,老百姓对“涨快跌慢、涨多跌少”的观点深信不疑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的油价涨跌根本看不懂。

  林伯强表示,国内成品油价或涨或跌,让老百姓心里没个准谱。信息不对称甚至不透明,让人们无从判断国内油价什么时候会涨、什么时候会跌,涨多少、跌多少。比如,进口一桶原油能炼多少油,其中的炼油成本、运输成本及销售成本又是多少,最后如何形成销售价格,这些结构都应该清楚地告诉大家,而不是让大家去猜谜语。

  “老百姓没有答案,只能直接跟以前的油价比。所以要消除争议,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透明’。”林伯强指出。记者 晏琴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