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油价问题又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导火索是有网贴称:“两年前国际油价为74美元,现在还是74美元,但国内油价涨了2630元每吨”。一时激起千层浪,油价马上变成了“油老鼠”,人人瞪眼,个个喊打。不用多说,不满油品高价的都是消费者。
面对质疑与谴责,油品的定价和获益部门也并未沉默,分析与理由层出不穷。小可认为其中最“雷”的解释如下:有机构分析,自上次价格调整后国内油价曾有机会下调,但有关部门却一直迟迟未有动作,结果时机很快消逝,油价依旧。而对此,有关部门的解释是:“一直在准备,但始终未等来。”
这着实让小可哑然失笑:活脱一个相声段子的现实版。相声段子说的是一个顾客去包子铺吃东西,上来一笼包子,顾客夹一个,一口咬下近一半儿,结果嘴里全是面疙瘩,不见有馅,顾客询问,老板斜一眼:“没到呢,甭急。”顾客无奈,再咬一口,还是没吃到馅,再次质问,老板把脸一板:“咬过头了,知道吗……”得,反正就是没让人吃到馅——不禁要问一句,真的有馅吗?
自有关部门制定了国内成品油与国际油价挂钩机制,在实行之后,国内油价经过6升4降十次调价,有升也有降。但是最终综合看来,国内油价上调了近30%。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对油价上涨过多质疑,因为全球能源日趋紧张已是众所周知。我们也不能批评调价机制,因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杜绝了某些时候拍脑袋决策,算是进步。但是我们却无法容忍执行制度如“和面做包子”一样——想揉长就揉长,想捏扁就捏扁,放不放肉馅、放多少全看兴趣,却把功夫下在了对“顾客”的狡辩和搪塞之上。
果然,不久有关部门迅速出台文件,试图澄清大众对油价调整的误解,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总之把最终的因素归结为客观因素,且符合大政方针,如此等等让我们从眩目过渡到了晕厥……
在清醒与晕厥之间,我们喃喃而语:您包子里有馅吗? ■ 彬彬有理
参与互动(0) | 【编辑:宋亚芬】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