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 保增长难度加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 保增长难度加码

2010年08月04日 09:0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今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似乎离“十一五”的20%减排目标倒退了一小步。

  昨日(8月3日),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公布了《2010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今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同比上升0.09%。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测算后发现,如果要完成减排20%的任务,今年下半年,我国单位GDP能耗需要降低5.2%左右,幅度或与2008年的降幅持平。

  这意味着,保增长与减排目标这对“两难”进一步加剧,如何使两者达到最优平衡也考验着决策层的智慧。

  降耗倒退一小步12个地区能耗由降转升

  公报显示,2010年上半年,全国能源消费同比增长11.2%,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1%,以此测算,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09%,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这一数字与此前公布的一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上升3.2%相比,有所改善,但距离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仍有一定差距。

  与此同时,中国7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最近17个月以来的最低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8月1日公布数据:7月份我国PMI为51.2%,较6月份的52.1%下降0.9个百分点。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庆分析,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对工业增速的放缓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其中单位GDP能耗是一个重要约束性指标。我国正处于工业快速发展阶段,工业化进程决定了能源需求仍会上升。此外,由于经济发展的巨大惯性以及政策措施落地需要一定时间,再加上近期重污染事件层出不穷。在距年底只有5个多月的时间里,节能减排目标完成难度加大。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对 “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数据做了修正。修正后,2006年至2009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降幅达15.60%,比修正前的14.38%提高1.22个百分点。

  从去年第三季度以来,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淘汰的产能发展迅速,尤其今年一季度因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六大高耗能行业导致能耗大幅上升,12个地区的单位GDP能耗由降转升。

  我国从7月15日开始取消了包括钢材、有色金属建材等在内的406个税号的产品出口退税。为了督促各地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发改委派出多个工作组,奔赴全国展开节能减排电价大检查。

  但公报公布的最新统计则显示,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1.25%。从主要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看,煤炭行业下降2.69%,钢铁行业下降1.64%,建材行业下降7.61%,化工行业下降4.28%,纺织行业下降2.42%,石油石化行业上升11.35%,有色行业上升8.11%,电力行业上升4.19%。

  下半年减排对经济增速影响或达2个百分点

  “宁可牺牲一部分GDP也要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在减排压力重压下,一些地方政府喊出了这样的口号。对此,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从目前地方经济角度看,地方政府是要依靠高耗能产业带动区域完成GDP目标的,而且现有地区产业结构中,江苏、河北、四川等地区能源消费相当大,“两高项目”所占比重甚至超过70%。

  节能与GDP增速或许只能此消彼长。如果通过数据核算,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为实现“十一五”规划中20%的节能目标,下半年节能减排目标对GDP增速的影响可能达2个百分点。

  工信部节能司副司长高东升则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世界环保大会上告诉记者,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的政策覆盖面将有所扩大,同时还将创新投融资方式,扩大融资,在资本市场上形成节能减排创业投资的退出机制。

  上述能源专家表示,钢铁等高耗能行业处于产业调整的阶段,除了技术更新带来的产业升级,还要和淘汰消耗高、污染重的落后装备产能同时进行,而这需要一个完整的时间周期,更需要企业资本做出“真金白银”的牺牲。此外,4万亿投资项目中很多都在基建,这些项目必然需要包括水泥、钢材等原料的支撑,而且不会因“节能减排目标”而停工。 (宛霞)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