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要小心“企业恐龙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中石油要小心“企业恐龙症”

2010年07月28日 11:38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大连输油管爆炸事故再次把中石油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刚刚荣登英国《金融时报》全球市值五百强的中石油,很快就因这起事故,被拿来与英国石油公司(BP)相提并论。虽然中石油与BP分属不同国家,事故的原因与严重程度也不同,但作为世界级石油企业,显然都要因此而注意避免患上“大企业病”。

  企业像恐龙一样,随着规模不断扩张,沟通、反应与协调管理能力日渐迟钝。像中石油这样的大型企业,能否克服规模带来的病症,将决定它能否持续健康发展。

  “大企业病”是当今世界各国大型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企业一旦患上“大企业病”,就会出现机构臃肿、信息不灵、危机感下降等症状,应对危机事故动作缓慢,即使是技术先进的世界级企业,也不能幸免。

  近些年来,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日益成熟完善,但是漏油、管道爆炸、井喷等事故仍屡有发生。这说明,技术完备也不能杜绝事故的发生,只有将生产安全的理念灌输到每一个生产环节和员工,才能把事故的损害降到最低点;反之,只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即使BP这样拥有世界最先进技术的跨国企业,也几乎因为阀门失灵导致的钻井平台漏油事故而破产,不得不打算出售部分自有资产自救。

  实际上,在BP出现漏油事故后,技术水准相对较低的中国石油企业就应高度警惕和防范,但生产链条长、企业规模庞大等等因素限制了整个石油化工系统的反应速度。仅仅在BP事故出现数月后,中国石油企业就再次因为管理上的疏漏出现输油管爆炸事故,几乎使同样的漏油事故上演。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事故已经发生,在如何看待事故的问题上,有些大企业也缺乏令公众满意的态度。它们往往强调事故发生的偶然性或其他人的责任,而不愿先在自己身上找问题。以BP为例,在漏油事故上,它就一度强调参与勘探开发的美国、瑞士的企业有责任,甚至还指责失灵阀门在中国改装。其实,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说法,作为一家世界级企业,BP理应对自己的整个生产系统、每一个关联链条的安全负责,对其采购的每一个零配件履行安全义务。大连的这次管道爆炸事故,最初也被说成是外籍油轮违规泄油所致,但事故原因却暴露出我国石油企业安全检验不过关、应急装备不足、投入不够等问题。

  可见,在事前预防、事后应对上,“大企业病”的反应缓慢、安全责任意识不足都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影响也相当恶劣。尤其是,黄海海域是中国近海,又与渤海相连,属于我国最重要的渔业基地,也是濒临黄海的韩国和日本等国家海产品的生产基地。从非传统安全意义上说,拿大连输油管爆炸事故带来的影响与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相比,毫不为过。

  笔者认为,在全球化时代,大型企业的兴衰往往与自身产品的安全有很大关系,而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又往往非常脆弱,一旦失去就再也难以恢复。丰田汽车的案例理应成为中国每一个企业的前车之鉴。对一直追求规模效益,忽视精细化管理的中国企业而言,还未摆脱国企时代“大企业病”的束缚,又要面对国际化经营的各种复杂政治经济关系的羁绊,要想安全起航,就必须履行好自己的安全义务,对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安全好好交代。何况石化产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如果不这样做,让BP那样的漏油事故发生在中国近海,不仅是一家企业的灾难,也会是关乎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一件大事。(作者是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