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大省广东,年均运输含原油在内的危险品1.5亿吨,但海上防污的投入与建设却仍是盲点
-投资数千亿建设沿海港口石化基地,使得危险品海上运输环境日趋复杂,海域防污面临空前挑战
-各地应急预案不平衡,一旦发生事故,不协调的预案好比“用长短不一的筷子夹菜”,只能临时抱佛脚
-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承担的防污应急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费用没有明确,防污公司面临生存困境
爆炸地点浓烟滚滚,几十公里外都能闻到石油燃烧释放的刺鼻气味,一望无际的油污带漂浮在海面,不时飞过的海鸥甚至不敢落下。
这不是美国好莱坞的大片,而是4月下旬发生在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起火的现场,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故。3个月后,中国北方沿海上演了漏油事件的“中国版”。
国内外重大漏油事件频发,主管海域防污工作的广州海事局危管防污处异常地忙碌。“漏油事件给广东海上防污敲响了警钟。”负责人雷世元颇为担忧。
海上“油污”事件频发
油品、化学品等在装卸、生产与运输过程中,不发生事故则已,一发生则可能就是灾难性事故
据新华社报道,7月16日,新加坡太平洋石油公司所属30万吨原油船“宇宙宝石”轮,在大连新港中石油原油储备库卸油过程中,由于原油储备罐陆地管线在加催化剂作业时发生爆炸,引起火灾,并导致部分原油泄漏入海。
新华社称,截至19日下午13时30分,受污染海域约430平方公里,其中重度污染海域约为12平方公里,一般污染海域约为52平方公里。
与之相比,3个月前墨西哥湾的漏油事件危害更大。4月20日夜间,英国石油公司(BP)“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起火,36小时后沉入墨西哥湾,事故造成11名工作人员死亡,17人受伤。
随后,更大的生态灾难降临这一海域。最新卫星图像显示,墨西哥湾海面上的漏油覆盖面已超过2.4万平方公里,“这相当于有5个广州那么大”,专家表示至少有600种生物正面临生存的威胁。
从事防污工作20多年的雷世元告诉记者,受物质特性与行业特点影响,油品、化学品等在装卸、生产与运输过程中,“不发生事故则已,一发生则可能造成灾难性事故”。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自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以来,有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被划为禁渔区,被原油污染的海岸线长达915.2公里,此外还发现有几百只海龟和近2000只海鸟死亡。
雷世元表示,发生这类事故,“除了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还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无法评估”,油污带所经之地,“鱼哪怕没死,都不能吃了”。
敲响广东海上防污警钟
广东海域防污除了面临油品运输往来频繁的难题外,各沿海城市迅猛发展的石化产业也构成挑战
广东沿海有42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90%以上的外贸货物都通过水路运输。目前,广东水域年进出口船舶260多万艘次,水路运输货物10亿多吨,其中危险品运输年均1.5亿吨。
众多的危险品进出无疑给监管部门带来挑战,在国内外接连发生漏油事件后,主抓海域防污工作的雷世元每天都要往返于各港口和码头。他表示,广东是海洋大省,近期的国内外漏油事件已经给广东敲响了警钟。
近几年,广东海域内发生的几起较大的污染事故也让我省海上防污安全如履薄冰。
事实上,广东海域防污安全除了面临油品运输往来频繁这一难题外,各沿海城市迅猛发展的石化产业也构成挑战。
近年来,广东投资数千亿建设沿海港口“五大石化基地”。石化基地初现雏形以及未来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广东境内危险品水上运输环境日趋复杂,海域防污也面临空前挑战。
据业内人士周先生分析,引起水路运输事故的原因,除了船舶的操作性事故外,由碰撞、搁浅或火灾带来的海上事故更为严重,因为它更容易导致油品发生泄漏或产生危险化学品的事故,因此,“如何从源头上防污显得至关重要”。
清污应急预案尚不协调
广州亚运在即,环保压力很大,如果此时广东海域发生类似事件,负面影响不可估量
漏油事件发生后,如何清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9日英国石油公司声称,在封堵墨西哥湾漏油事故上的花销已经升至39.5亿美元。
雷世元介绍,目前海上清污较为有效的方式仍是使用清油剂和吸油毡,而围油栏则可用来改变油污带漂流的方向,保护重点区域,但清污过程需要投入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清污成本非常高。
雷世元表示,对于海上运输安全来说,机制的建立颇为重要,与其事后亡羊补牢,不如事前未雨绸缪。目前,广州亚运在即,环保压力很大,如果此时广东海域发生类似事件,负面影响不可估量。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广东海事部门辖区13个沿海分支局,已有10个通过当地政府颁布船舶污染应急预案。
此外,我国第一部省级的溢油应急基地和设备配置总体规划———《广东海事局溢油应急基地和设备配置总体规划》也已在广东落地。按照这一规划,未来广东省将建立8个溢油应急基地,这些基地和设备库将是南海海区乃至全国溢油应急的主体力量之一。
业内人士对此仍旧担忧,周先生表示,由于各地对水上溢油重视程度不一,对油污染事故灾难性估计不足,使得各地应急预案并不平衡,一旦发生溢油事故,不协调的预案好比“用长短不一的筷子夹菜”,发生事故只能临时抱佛脚。
财政投入盲点亟待解决
世界上许多港口城市在财政上对海上防污应急都是鼎力支持,与之相比,广东稍显落后
当发生类似墨西哥湾的漏油事故时,由于清污工作的特殊性,普通船舶根本没有救援能力,因此港务公司建立防污公司显得很有必要,但由于海上防污船舶与队伍的建设成为地方财政的盲点,防污公司的生存状况前景堪忧。
广州港集团旗下的广州港珠江防污有限公司,被称作“珠三角地区最大的防污公司”,但财力上的“出入不平衡”也让其生存颇为艰难。
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石油化工港务分公司总经理蒲瑞奎表示,防污公司既要按照应急防范要求,购买专业的防污清污船舶、培养专业的防污人员,同时又要承担相关海域的防污工作,已成为港务公司的一大负担。
蒲瑞奎表示,珠江防污有限公司拥有4艘防污清污专业船舶,以及100多人的专业队伍,每年养一条船的成本在200万元左右,每年所有成本接近千万元。
据了解,目前除了广州港石化企业自己出资建造溢油回收船外,由中海石油环保服务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的亚洲顶级专业溢油回收船“海洋石油251”也已在大亚湾水域投入使用。但“自己出资义务清污”的形式让二者面临同样的窘境。
雷世元表示,意外污染事故的治理是由政府支持的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世界上许多港口城市对此在财政上都是鼎力支持。
据有关资料显示,香港特区每年对海上防污应急体系的建立专项拨款达7000万港元,而大连、青岛、宁波等城市对船舶防污在政策与财力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与之相比,广东稍显落后。
业内专家表示,广东在海域防污问题上,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分担水上溢油的应急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费用没有明确,社会力量投入还仅停留在初级阶段,防污公司面临生存问题”。这些都造成了广东海域防污的困局,亟待破解。
广东海域近年“油污”事故
1999年,珠江口水域发生“闽燃供2号”轮溢油事故;
2000年,虎门大桥水域发生“德航298”轮沉没溢油事故;
2003年伶仃航道发生“兴通油2”轮沉没溢油事故;
2004年12月,巴拿马籍集装箱船“现代促进”轮与德国轮船碰撞,导致1200多吨燃料油溢出,全部损失高达6800万元;
2009年9月,巴拿马籍集装箱船“圣狄”轮在珠海附近海域搁浅,燃油泄漏入海,污染高栏岛飞沙滩一带海域、岸线。
记者彭国华实习生王靖
参与互动(0) | 【编辑:宋亚芬】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