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表示,中国之所以被戴上“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的帽子,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去年全球陷入金融危机,各国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放缓,能源消耗自然降低这一因素的影响。中国的能耗本来就高,虽然中国近年来在降低能耗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相对来说能耗仍然较高,再加上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因而导致中国能耗量相对来说显得增长较多。
不管愿不愿意,当中国被戴上“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的帽子之后,就必然会对中国未来政治、经济发展都带来一系列的挑战。只有淘汰高能耗低效率的行业、企业,加快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加快鼓励和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才能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能源署(IEA)日前宣布了一个带爆炸性的结论,中国在2009年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根据IEA的数据,去年中国消费了22.52亿吨油当量,较美国高出约4%,美国消费了21.70亿吨油当量。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比罗尔(Fatih Birol)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标志着能源史上新时代的开始。
此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舆论的高度关注,中国国家能源局也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称国际能源署高估了中国能耗量,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可以作为参考,但并不十分可信。不过,能源局发言人并未透露中国统计的能耗量具体数值。
显然,中国并不乐于获得这个“世界第一”的称号。或许,国际能源署搜集的数据可能有误,中国目前的确并未超过美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但值得关注的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对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几乎是早晚的事情,有业内专家预计这一时间窗口将在2030年前后。
有专家表示,中国之所以被戴上“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的帽子,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去年全球陷入金融危机,各国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放缓,能源消耗自然降低这一因素的影响。中国的能耗本来就高,虽然中国近年来在降低能耗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相对来说能耗仍然较高,再加上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因而导致中国能耗量相对来说显得增长较多。
安邦咨询高级研究员贺军认为,国际能源署关于“中国成为最大能源消费国”的结论对中国产生很多方面的影响。比如,将给中国在国际政治和外交舞台上带来世界性的压力。“全球最大能耗国”与“全球最大碳排放国”一样,将成为刻在中国身上的印记。今后中国会成为世界各国攻击的靶子,能耗量将与全球变暖、气候变化问题关联起来,受到各国的指责。再比如,中国今后在全球找油找矿将付出更高的代价。中国企业的海外能源投资和能源收购,将被更多地置于聚光灯下。当市场知道这是全球能耗量最大的中国的企业在投资时,相关各方都会给中国收购更高的溢价,这种被抬高的“中国价格”,无疑将提高中国企业的交易成本。
而不管“全球最大能源消耗国”是不是一个伪命题,又或者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随着中国经济的调整发展而快速上升属于正常现象,在当今世界早已充分认识到低碳的重要性的今天,中国的发展和崛起都不能延袭西方发达国家的老路。这也意味着,加快调整中国经济结构,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国际竞争力,既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也已成为目前的当务之急。
事实上,中国政府对于节能减排以及发展新能源工作,一直是高度重视,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中国水电装机全球第一、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规模全球第一、核电在建规模全球第一、风电装机的增速全球第一,向世界充分证明了中国政府降低能耗、走低碳发展道路的决心。同时,我国工业系统10多年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节能减排的工作也一直从未停顿,截至去年底,我国单位GDP能耗指标累计已下降14.38%,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距“十一五”规划所提出的“201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要比2005年下降20%左右”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存在的大量能耗高效率低的企业与行业产能再度扩张,一些被淘汰的落后产能也死灰复燃,导致单位GDP能耗下降速度放缓,甚至呈现上升趋势。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至4倍,是日本的6倍,印度的1.6倍;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吨钢能耗高10%至15%,水泥综合能耗高20%至25%,乘用车百公里油耗高20%至30%。2010年一季度,工业能耗、用电量更是同比分别增长了20.1%、27.6%,全国53项重点产品中有26项单位能耗指标环比上升,全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上升了0.38%。这些都凸显出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节能减排的迫切性和艰巨性。
在当今愈来愈强调低碳生活的今天,“全球第一能源消费大国”显然是一个很容易招致非议的称号。而不管愿不愿意,当中国被戴上“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的帽子之后,就必然会对中国未来政治、经济发展都带来一系列的挑战。只有淘汰高能耗低效率的企业、行业,加快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加快鼓励和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才能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贺军表示,“全球第一能源消费大国”的帽子在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承受外部压力的同时,也将会在国内政策中得到体现和强化。中国降低能耗水平、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等战略安排,今后将承受更大的现实压力,得到更持续有力的推动。我国未来在产业选择和鼓励产业发展方面,将会面临与能耗相关的一系列政策调整。如高耗能产业、传统汽车产业等,都面临着政策调整的压力。而在节约能源、新能源利用等产业领域,将会受到政策的鼓励和支持,获得一些发展机会。
继工信部不久前下发了18个行业2010年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并明确提出今年应淘汰的落后产能要在第三季度前全部关停后,近日业界期待已久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形成定稿,并已通过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审批,将按有关程序上报国务院。国家能源局也正在组织开展“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其制定重点将围绕非化石能源比重和碳减排两个目标展开。该两份规划将共同赶快搭建起今后10年我国的能源发展框架,这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节能减排、持续发展的新希望。记者 李侠
参与互动(0) | 【编辑:杨威】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