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开发商的利益“合谋”
对于政策的纵论其实是对房地产利益的合谋。
大家都看到了“国六条”之后更加理性的消费,甚至嗅到了新一轮“观望”的气息。这让他们在刚刚看到上海楼市回暖的“曙光”之后稍感不安。
“5月29日细则出来了,好像有点快、准、狠的味道,看了之后很担心。”一位当地房地产开发集团老总坦言,两天时间已经足以感觉到政策对销售产生的影响,首先就体现在观望的情绪中。前段时间该集团刚刚恢复的销量首先在外环外发生了下滑,就连“婚房”销售也受到了影响。
这位老总后来问了些客户才知道,原来大家都看到“打压”房地产的政策出台,都想再看看。
新一轮的观望又开始了,带来一场“踢皮球”的游戏重新开局。
当中央决议要整顿楼市,并希望借助“国六条”细则保证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时,又陷入“观望泥沼”的开发商认为这种“风险”不应该由企业来承担。
“低收入和高收入是社会的客观存在,不一定人人都要买房子,实在买不起,可以租房子。”在上海事实上有不少任志强的拥趸,这家国资开发企业认为“对于弱势群体,应当通过建立保障体系加以解决。上海自2003年开始建设配套商品房,应当继续做好,通过合适的地块,合适的区域搞好配套,解决这部分人的居住问题。”
总之,在一切的背后,开发商都表达了上海细则有所“变通”的希望。
一家带有国有背景的开发商老总认为在贯彻“国六条”的前提之下,一线城市应该掌握一定的“灵活度”。所谓“灵活度”,应该体现在对“90平方米小户型占70%”以上这一政策的把握上。
延伸到关键点,几乎所有的开发商都注意到了细则中并不醒目的一句话:“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上述比例的,必须报建设部批准。”
上海一家老牌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提到:既然有这一条,各地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变通,上报建设部。但是他认为,在小范围内,即使提出方案,中央能否批准也未可知。
“实际上从政府来说,也有法律风险,开发商有可能和政府打官司。”由此,该总经理希望能够有所“变通”,而主管部门也应该把这一情况向上“请示”。
还房地产市场一个真相
说话听音。
6月2日的会议上,在座的有上海房地产相关主管部门的领导。该领导也明确表示:此次开发商反应比较强烈的就是“国六条”中的两个“70%”。
据透露:90平方米并不是划分普通商品房和非普通商品房的依据,高档商品房也可以90平方米。为了执行这个“70%”,上海地方主管部门将在细则中,将区域协调方面安排妥当。细则会符合地方实际情况。
上海市对于中央的政策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把脉,看出了从“国八条”到“国六条”的发展脉络。很显然,对于两份文件,26号文主要针对部分地区投资增长、房价上涨过快,从中央的判断来说,供应结构的调整并没有实质性进展。
进一步的信息显示:2005年上海房地产市场成交2840万平方米,其中853万平方米是配套商品房,而商品住房的预售加上现售接近2000万平方米。按照上海市相关部门的统计,上海市通过市场销售的商品住房套均面积为120平方米,配套商品房套均面积70~80平方米。统一计算,上海市去年全市住房平均面积是104平方米,但是前提是开出800多万平方米的配套商品房。
该领导表示:如果去年的情况继续下去,上海市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依然是供不应求,而140平方米的大户型明显供大于求。
按照上海地方政府的解释:此次中央对房地产的定位,有一个不可忽略的背景就是“节能省地”。现在已经对别墅用地停止供应,“土地调控”已经箭在弦上。更不容忽视的是:需求调控也依然在周密进行中,“消费税”会同样影响到别墅类、大户型住宅的需求环境。
“如果你现在还在上别墅、大户型的项目,造是造得出来的,但是由于需求方面税收的抑制,对你的销售肯定会有影响,不要等到造出来套牢再后悔莫及。”政府官员的回答针尖对麦芒。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郝倩)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