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新一轮宏观调控内情(2)

2006年06月15日 14:06

  接下来便是紧锣密鼓的调控信号:四月二十六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出通知,对“电解铝、水泥、铁合金、焦化”四行业进行调控,严格市场准入,遏制产能过剩。

  “贷款利率上调,可谓是打响了二○○六年宏观调控的第一炮,这也是对当前投资增长过快发出的警示信号。”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说:“我国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投资增长过快。”

  权威统计显示,一季度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4.9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全国投资增幅超过35%的省份有16个;分行业看,制造业30个行业中,投资增长幅度超过40%的有16个。

  在快速增长的投资拉动下,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达到10.2%,已处于偏快区间,或者说,处于潜在增长区间的上限。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曹玉书在一季度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说,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是投资增速过快、规模过大,则会适得其反。新开工计划总投资增长67.4%。从在建规模看,去年已高达16万亿元以上,相当于3年的工作量,今年还将进一步增加。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分析,过快的投资增长使煤、电、油、运供不应求。煤、电、油、运的供求关系在去年已经绷得很紧。今年以来,由于投资增长急剧加速,矛盾进一步加剧。一季度电力生产增长15.7%,是历史最高水平,但仍有十几个省份出现较严重的拉闸限电,不少地方出现了“停三开四”的现象;一季度规模以上企业煤炭产量增长14.4%,但煤炭库存继续下降,直供电厂存煤可用天数由年初的10天左右下降到3月末的不足8天。

  “这项政策出台正当其时!”金融界人士说:“上调贷款利率会抑制投资势头。”

  调控方式比以往更柔性灵活

  贷款利率上调之后,人们普遍关心国家是否会采取进一步的措施。那么,宏观调控是否会掉下“另一只鞋子”?

  “贷款利率上调,这是国家针对当前经济存在的问题,发出的一个鲜明信号。针对下一步的形势变化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排除会采取相应措施。”易宪容说。

  “贷款利率上调,体现了二○○六年宏观调控的前瞻性。但这一次的宏观调控将会与二○○四年的宏观调控措施有明显不同。”金融界人士分析。

  针对当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的势头,国家在二○○四年采取了一系列甚至是包括行政方法在内的宏观调控措施。当年三月,国家发改委收紧钢铁、水泥等部分行业的审批;央行调高金融机构再贷款利率0.67个百分点;四月,央行宣布把法定存款准备金从7%提高至7.5%;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暂停所有贷款发放;五月,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限制钢铁等部分行业的投资;十月,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和贷款利率0.27个百分点。

  而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央行只是上调了贷款利率,并没有同时上调存款利率,更没有采取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有关专家分析指出,这样做是与当前依然良好的经济走势相适应,既控制投资过快增长,又避免对消费产生负面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锺伟分析了中国今年第一季度的宏观经济资料:第一,GDP同比增长10.2%,略快于去年同季。但是过去3年经济增长平均在10%,其中不少季度的经济增速比今年第一季度还要快;第二,物价仍然低迷,第一季度,CPI只有1.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不到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略多。其实,宏观经济并无通货膨胀压力,倒是通货紧缩阴影还在;第三,第一季度消费增长相当强劲,在12%以上,是近6年来的高点。从这些数据看,得不出中国经济已经过热,需要类似二○○四年那样一轮大张旗鼓的宏观调控的充分理由,或者说,至少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中国人民银行明确表示,本次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闻育旻】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