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市场定位困扰 中国邮储银行难圆“五大”之梦?(3)

2006年06月12日 14:52

  后“包养”时代

  随着央行的“包养”时代终结,转存款利率下调,邮储当年因此一项就减少了45%左右的收益。邮储也必须寻找新的盈利模式,作为储蓄机构,银行业务自然就成了转型的目标。

  今年上半年,邮储的银行业务试水悄然加速。一位陕西邮政储汇局的人士对本刊回忆,今年1月他就同数十位同事前往北京的国家邮政局进行培训,培训课程包括:信贷业务、风险防范、国际国内金融管理等。一起参加培训的还有湖北省和福建省的邮储人员。

  参加培训的三省都在上半年试行了邮政储蓄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该业务属于小额信贷,大致形式是:持有本人或他人邮政储蓄定期存单的客户,可凭有效身份证件,在邮政储蓄网点申请最高不超过存单余额90%的贷款。如果逾期不还,存单将被冻结。

  2006年3月29日,陕西第一笔邮政储蓄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在商洛成功办理。这一天,湖北也发出了第一笔同样的贷款。截至5月初,湖北省邮政储汇局在全省25个试点网点累计发放贷款407起,累计金额1082.55万元,日均放贷额超过30万元。

  “这种业务几乎是没有任何风险的,存单是邮政储蓄的,可以做到很好的监控。”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黄秀清说。对于邮政储蓄而言,这算是迈出了市场化的实质一步。

  国家邮政储汇局计划在存单质押贷款成熟后,将进一步扩展小额信贷业务,并渐次开展部分存单质押贷款、单户财产抵押贷款、小组联保贷款等业务。“其后推行的业务恐怕就要考验邮政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了。” 赛迪顾问高级分析师何奇峰说。

  风险控制能力可以慢慢学习,但如果邮政储蓄系统的另一个弊病没有解决的话,将影响到整个转型的成败。“邮储局本身一直不乏市场化的意愿和冲动,但长期以来邮政储蓄与邮政企业混合经营,这种体制之下,邮储仅仅是邮政系统中一粒棋子,一个部门。”黄秀清说。

  邮政银行方案试图解决这一致命的问题,邮政银行将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但这还需要循序渐进,按照银监会部署,首先对邮政储蓄实施全国统一的分账核算。并在今年年底之前,建立起独立的业务和资金核算体系以及相应的账务管理体系,以准确、完整、全面地反映邮政储蓄的真实盈亏状况。

  毫无疑问,这轮改革将要把多年纠缠不清的产权关系理清,之后,邮政集团将只能作为邮政银行的控股股东行使其权力。

  然而,目前看来,邮政集团可能是即将成立的邮政银行的惟一股东,此前传出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入股邮政银行的说法并不准确。“从资本充足性的角度看,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并不强,而且由于3G上马在即,二者资金需求极大。考虑到邮政银行的总盘之大,让这二者进行投资,似乎也无余力。”何奇峰说。那么,谁会是真正的战略投资人?目前仍未有明确答案。

  这样一来,邮政集团作为邮政银行目前的惟一股东,必须理清自己的投入,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也容易滋生矛盾。比如邮政储蓄占用的网点资源,究竟是向邮政集团租赁还是购买,都是悬念。“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如何划分资产?在以前的电信网通分家过程中,楼堂馆所桌椅板凳都要分清楚。”黄秀清说。

  另外,就是人员划分,乡镇基层的邮政储蓄与邮政业务混岗轮作、频繁换岗已成积习,且相当普遍,如何划分也是待解之题。

  盈利之惑

  转型之后,邮政银行也许是国内最“干净”的银行,几乎没有呆坏账。当然,没有失败,也可能仅仅是因为没有参加比赛。

  事实上,横亘在邮政银行面前最大的难题就是盈利和风险控制。邮政银行筹备已久,但目前试点仍囿于存单质押小额贷款,而非真正意义上的银行业务。就目前而言,国内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更多的还是依靠存贷利率差,但是身负巨额存款的邮政银行却只能在小额贷款上有所尝试,盈利之难,可以想见。

  5月底,银监会主席蔡鄂生称:“(邮政银行)要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面向普通大众,特别是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性金融机构。”

  零售业务主要是指对各个人的小额贷款、质押贷款等,而中间业务主要就是代办业务,如代发工资,代扣代缴、代卖基金等。靠这两大业务如何盈利,仍是一个悬念。

  邮政储汇局曾对小额信贷资金需求在京郊区展开调查,30%左右的农户存在着有效需求。2003年的农业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农户2.479亿户,劳动年龄内的人口为4.8723亿人。据邮储局调查,目前至少有7437万户农户对邮政储蓄的农户小额信贷有需求;同时,邮政储蓄的农户小额信贷额基本是根据当地人均年收入确定的(一般不超过3倍),2003年全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为2622元,那么以此推算下来大约有5850亿元的需求。

  规模最然庞大,但在国内小额贷款更多以扶贫姿态出现,即便是在此项目上耕耘多年的中国扶贫基金会也只是能做到收支相抵,要想靠此盈利几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部主任刘冬文对本刊称,小额贷款对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发放成本也要比一般贷款要高,需要大量的市场前期调研。“没有优秀的管理系统和贷款监督机制,想在小额贷款上有所建树是不大可能的。”

  而国内的利率管制过严,也让小额信贷真正的商业化蒙上了一层阴影。小额贷款获利甚微,因此邮政银行更希冀由“只注重余额增长”转变为“大力发展代发工资等中间业务。”

  但目前邮储的中间业务发展并不均衡,业务集中在代理类和银行卡类。即便是代理类和银行卡类中间业务,邮储也仅开办了其中的一部分。真正能为邮储带来利润的只有绿卡(“邮政绿卡”是邮政储蓄部门发行的、不可透支的,具有存取款、电子收款系统消费、代理中间业务、网上支付、酒店预订等多种功能的借记卡)的手续费。“简单的中间业务如代理工资发放、国债买卖等比较简单,依靠规模优势即可达成;而复杂的中间业务对于经营管理和财务技巧要求较多,需要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要想切实地做大做强,不是拥有庞大的网络就行的。”何奇峰说。

  缺乏中间业务所需的专业人才已成为邮政储蓄后续发展的瓶颈,尤其是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的开发、创新和营销。目前,邮政储蓄可算国内学历层次最低的一支金融队伍,难以提供令用户满意的多元化金融服务。

  事实上,人员结构已成了邮政银行未来发展的软肋,“长期存在于体制内的邮政系统有着其他国有企业的通病,员工队伍臃肿、关系庞杂,尽管有着庞大的业务网点,但是基层人员的专业素质远无法与银行相比。各地邮政储蓄又面临着营业场所陈旧、安全设施不够、混业经营操作环境较差等诸多问题。”黄秀清说。

  尽管网络覆盖相当广泛,客户群也非常庞大,但在最近的一次基金销售代理争夺战中,邮储的“优势”却未得到基金的认同。由于其网点多在县级以下地区,人均储额仅为3000余元,显然与基金的目标客户相去甚远。一位基金负责人表示:“基金的投资者定位于有一定富余资金的中高端人群,且具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一定程度的金融知识,即便是在商业银行客户中,能承受的也不多,更何况是‘邮储’的客户。”

  可以看到,无论是零售业务,还是中间业务都很难真正盘活近1.5万亿的巨额存款。因此,如果仅仅依靠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邮储的盈利之路并不宽阔。“想要充分利用这么大的资金,惟一的出路是大规模的参与银行间市场,成为一个资金批发银行。”黄秀清说。

  但这也只是一种设想,邮政银行究竟应该办成什么样似乎仍是一个难题。“邮政储蓄银行是否要办成商业银行?中国需要的不是多一家普通国有商业银行,而是一个能够向不发达地区和偏远的农村地区提供普遍性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说,“而即使将来能像商业银行一样经营贷款业务,根据商业经营的原则,邮政储蓄银行也会选择偿还能力强的城市放贷,而不是农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闻育旻】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