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投身其它行业的华人越来越多,经营领域有服装批发、小商品批发、房地产、农场、建筑建材、电脑电话等,以及与华人日常生活相关的日用百货店、超市、美容美发、网吧等。据估计,目前仅巴塞罗那地区,就有中餐馆500-600家、大型仓储式批发中心50余家、小商品商店1000余家、服装批发300多家(其中170家在市区)。“现在除了杨梅和茭白需要从中国进口,其它华人喜食的蔬菜、水果都有当地华人农场提供,”一位侨领向记者介绍说。
华人聚集区见闻
记者此次在西班牙逗留的两个地方是巴塞罗那和马德里,也是旅西华人较为集中的两个城市。华人在这两座城市的分布情况相似,一部分在城区,另一部分在郊外,前者有商业区、批发街;后者多是工业区。
在首都马德里市区,近十年华人的发展是从拉瓦皮埃斯(LAVAPIES)服装批发区开始的,并逐步向南延伸,如今已拓展到城南的乌兹拉(USERA)地段。目前拉瓦皮埃斯周围聚集了500多家华人服装批发户,此时正值春夏之际,商店里大多摆上了轻薄面料的服装。华人在这里发展起来只用了10年的时间。华商协会副会长兼发言人陈英伟介绍说,1996年他和父亲来到这里时,只有10来家华人店铺。当时的店铺“顶费”很低,“1999年时,买下一个店面80平方米加住房100平方米的的地方约合现在的23万欧元。”“同样的地方现在的价格已涨到100万欧元。”
位于西班牙郊外的富恩拉夫拉达(FUENLABRADA)工业区是当地传统的工业区,目前聚集了200多个华人仓储式批发中心。这些华人企业都是西班牙华人企业联合会(西华联)的会员。第一个进入此地的华商企业是“远东经贸集团”,时间是1991年。高起点、专业化、产业化、集团化是这些企业的奋斗发展目标,其中不乏成功者,受到当地政府和西班牙工商界的赞誉和重视。这里正在成为“南欧最大的中国货源集散地之一”。
巴塞罗那的郊外工业批发区在巴达罗那(BADALONA)、圣塔·克鲁玛(SANTA COLOMA)还有玛塔罗(MATARO)等卫星城市。巴达罗那工业工业区有150年的历史,十多年前也属于“后劲不足的城市。”“我们这里移民多,是一个没有法律的城市,”当地市长曾自嘲地说。数年前,先后有1500多华人进驻,200多家车衣行,34家仓储式批发中心,带动了当地的业务发展,但同时也“挤走了不少当地人。”玛塔罗距巴塞罗那40多公里,是以西班牙人为主的传统制衣基地,目前也有40多户华人车衣户前来。
小商品批发中心的货物应有尽有,卫生洁具、家纺用品、针织品、电器文具、玩具相框、化妆品、五金电线、厨房用品、礼品,无所不有,前来选货的不少是在城里或城郊开“百元店”的老板。“百元店”就是日用百货店,当时的西国货币是比塞塔,168比塞塔换1欧元。郑晓宇先生的“中西批发中心”由两大仓库构成,一个2500平方米,另一个1500平方米,还有一个精品批发店。
巴达罗那和圣塔·克鲁玛之间有一个小城叫封都(FONDO),是华人较为集中的城市,在这里居住的华人以刚起步的为多,或车衣作坊,或给别人打工,周围的各种华人商店、店铺也应运而生。
记者来到这里时恰逢星期日。拉罗小广场(PLAZA LALO)上聚集了很多华人,也有不少当地人在酒吧或露天椅上晒太阳。平日打工的华人只有在周日到这里来,叙家常、询信息。如同马德里的乌兹拉区段那样,这里也是移民较多的地方,华人遭抢、遭劫的事情时有发生。华人之间也不时发生打斗、伤人之类的案件。安东尼奥(ANDONIO)老先生在这里生活了30多年。他说,与其他族群的人相比,他对华人的印象最好,他们“整天工作,不大惹事”。附近一家面包房的女店员也有同感。
在“兰州拉面”小馆,记者见到了一些“打工仔”。“这里很多人都是亲戚、朋友或老乡,大家经常聚一聚,有事相互帮忙,”店老板是个年轻人,餐馆是靠朋友的钱开起来的。在一旁吃面的裘雄康今年40岁,来这里已经三年了,他目前在一家西班牙人的鸡肉加工厂做工,每周五天工作,每天八小时。他的近期目标是存钱把老婆孩子接出来再说。孙月妹今年52岁,来西班牙已有四年,有一儿一女,都已成年。目前她和丈夫在西班牙人的水果加工厂打工,薪酬按小时计算,每小时4.15欧元,每月工作26天,每天工作大约10来个小时。
华铺遭查为哪般
今年入春以来,西班牙巴塞罗那和马德里两地接连传出华商店铺被检查的消息,其中一些店铺或被勒令关门整顿、或被吊销营业执照。这次大检查涉及的华商店铺有餐馆、服装批发店、货行、私人诊所等,一时间华人区内气氛紧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