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车主:情绪不满大于经济压力
林亮是一家日资企业的销售人员。用他的话说,一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路上奔波。林亮曾是打车一族,去年5月份拿到了驾照,为磨练车技就租了一辆车开。“对开车特有感觉,开了几个月,忽然没车开了,就手痒痒。”林亮笑称,但一个月3000多元的租车成本着实不菲。这时,恰逢一个朋友换新车,林亮赶紧花2.8万元从朋友手上买下了这辆普桑,从此成为有车一族。
“一般情况下,五六天就要加满一箱油,这次油价上涨后,每星期需多支出近35元。”当记者问及油价上涨是否对其构成压力时,林亮笑得很隐晦,“尽快涨到10元/升才好呢,那时候,也不用为堵车而烦恼了,反正我能报销。”林亮又补充了一句,“不过,这油价一而再再而三地往上涨,消费者却只能强制性地被动接受,没有说话的份,心里憋气倒是真的。”
爱好自驾游的徐万涛开的是辆“吃粗粮”的SUV,本来耗油就厉害,现在用车成本更是直线上升。“油价上涨也是预料中的事,但总不能为了省点油钱,买车搁家里做摆设吧。”徐万涛觉得油价上涨的压力对于大部分已购车者而言,主要是来自心理而不是经济。“既然买得起车,每月多付一二百块的油费不至于就构成压力吧?”
目前开夏利的田小姐则心存侥幸。她告诉记者:“我原来准备买POLO的,现在想想幸亏没买。在这次汽油涨价前,我每月的油钱大概400元左右,如果换成POLO,油钱肯定比夏利多不少,这一涨价,就更得往上蹦了。”
油价上涨,高档车车主最无所谓。周建军经营着一家做电脑软件的小公司,前段时间他刚换了一辆君越3.0L旗舰版。“油价上涨?这不算什么,驾驶乐趣很重要。”周建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自己开的新车为例,其百公里耗油一般为13升,如果每个月按照行驶2000公里计算,就需耗油260升,再以每升油价上涨0.5元计算,每个月就需多费260×0.5=130元,一年下来多花费1560元。对于周建军来说,这笔新增费用“无所谓”,“尚在可接受范围内”。
据记者了解,购买3.0升排量及以上高档车的消费者基本上都持周建军这种消费心态,因此,皇冠、奥迪、宝马、奔驰等高档车以及一些高端SUV走势平稳,基本上不受油价上调的影响。
相对于以上受访者,北京消费者江峰已感到了荷包危机,油价上涨带给他的压力是真实存在的。去年10月份刚刚购车的江峰,买了新车后也就开了不到二十次,而且都是短途。江峰每月收入2000余元,如果不是基于未来丈母娘的压力,根本不会考虑买车。“3万多元对别人而言不是大数字,但这笔钱是我几年的积蓄。女朋友家境比我好,买车主要是她争个面子。”结果,买车后一涨再涨的油价让江峰寒透了心,“新车买来后几乎就被我晾在小区车库了,偶尔带女朋友去玩或去她们家时才开。”
当然,在汽车消费日趋成熟和理性化之后,大部分购车者都是再三权衡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后才做出抉择。但减少开车次数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正如一位莫先生所言心里对油价继续上涨有了充分预期,估计年内要涨到七八元/升,但普通百姓除了接受别无他法。他表示将通过减少驾车次数来达到节油目的,“这样做倒是响应了政府提倡的‘鼓励买车、限制用车’的产业政策。”他有些无奈地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