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优先”已成为全省干部群众的生动实践
在江苏,“富民优先”不只是一个叫得响的口号。江苏省在推进“两个率先”的实践中,始终把富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围绕改善人民生活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这两个核心,研究制定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并通过创业富民、就业富民、培训富民、社保富民四大举措,积极实践与实现“富民优先”。
近年来,江苏省实施“富民优先”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319元,增长17.5%,增幅跃居全国各省区市之首;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76元,增长11%;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万亿元,达10581亿元。
全省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96.8%、90.3%和99.4%。去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33:1,是全国最小的省市之一;城镇最高最低收入组人均收入比去年比前年下降了0.7。在农村征地、城镇拆迁、企业改制过程中,群众合法权益得到严格保护和合理补偿,社会矛盾大大减少,全省进京上访量由一度全国的第5位下降并保持在23位以后。
“昆山之路”是“富民优先”方针的最好注解
去年,昆山有两件喜事,一个荣获2005年全国百强县、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双料冠军”,二是率先全部达到江苏省全面小康指标。作为江苏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个缩影,“昆山之路”为全省实行“富民优先”方针作出了最好的注解、提供了生动的示范。
“昆山的小康是一个有水平、有质量、有说服力的全面小康,不但统计数据过硬,而且被老百姓广泛认可!”
李源潮向记者们列举了下面的数字:去年昆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809元和851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7:1。从11万户农民自行申报收入专项调查来看,去年农民实际人均收入达到9496元。省统计局组织的随机抽样民意调查显示,有73.2%的昆山人认为昆山已经达到全面小康指标。
昆山的实践为江苏省全面实行“富民优先”创造了诸多宝贵经验。近三年来,昆山采取“六管齐下”即创业富民、就业富民、物业富民、股份富民、社保富民、帮扶富民,同时实施以“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家家有物业”为主要目标的“三有工程”,构筑低保、养老、医保、征地补偿、动迁补偿这“五道保障“,进一步做实富民工程。当全国许多地方呼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时,昆山的农民已基本实现了“业有所就、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贫有所济”。
“富民优先”方针将贯穿于江苏“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十一五”是江苏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决战期,也是富民工程的决战期,收入达标的攻坚期。省委省政府把“富民优先”的方针鲜明地写入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主要体现在: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的方针,弘扬以“创业创新创优”为核心的新时期江苏人精神,建立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机制,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富民的重中之重。
各路记者踊跃提问 李源潮对话网络媒体
在介绍完江苏省“富民优先”的整体情况后,李源潮书记回答了记者们的踊跃提问。
中国新闻网记者首先问:“昆山已全部达到全面小康的指标,昆山之路是否可成为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的样板?”李源潮说,昆山之路在江苏是有普适性的,因此我们提出“市县学昆山、乡村学华西”,“三创”精神是昆山的发展动力,但同时昆山不是一个样板,而是一个先进典型,各地应走自己独特的发展之路。
人民网记者问及江苏如何实现与邻近省份的共赢,李源潮书记说,江苏历来与邻近省份处得不错,我们注重向邻近省份学习先进的东西。例如我们向浙江学习发展民营经济,向上海学习发展服务业,向山东学习发展大企业。同时与邻近省市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注重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当浙江在线的记者提及“浙商”和“苏商”两个概念时,李源潮说,“苏商”和“浙商”各有特点,“苏商”的特点是办厂、办企业,“浙商”的特点是经商、搞资本运作。他也希望“苏商”更好地学习“浙商”走天下的胆识和气魄。
当国际在线记者问及“富民优先”如何兼顾农民利益时,李源潮回答说,江苏是一个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很少的省份,要提高农民收入,只有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
中国经济网记者问李源潮:“您认为在‘富民优先’的推进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最令您高兴的是什么?”李源潮回答说:“最重要的是形成共识,大家真正接受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识到发展经济是为了造福百姓!最高兴的是:老百姓得到实利、老百姓感到满意!”
此稿未经中国江苏网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