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 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欧洲的爱沙尼亚议会9日投票批准了“欧盟宪法草案”,使人忽然回想起,原来这一草案还在欧盟25国继续“批准”的过程之中。
9日同时也是欧盟诞辰“56周年”纪念日。巴黎艾菲尔铁塔、凯旋门、国民议会大厦等建筑昨天也都“变蓝”了,以庆祝“欧洲日”:1950年5月9日,正是在法国外交部奥赛宫,著名的“罗贝尔.舒曼声明”,宣告了欧洲走向共同体的开始。
然而这两条消息让人感觉到的却是欧盟生日的“苦涩”:年过半百的欧盟,是否已垂垂老矣?自去年法国对欧盟宪法草案公投失败后,欧盟的影响似乎已经成为巴尔扎克笔下的“驴皮”,在日益缩小……
法公决失败是欧盟建设受重挫的起因
在5月9日的“生日庆典”上,人们当然听到一些“贺词”。然而现实却远比话语“残酷”得多。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作为正在收缩,已是不争的事实。形成这种局面的,恰恰是欧盟的发起国和轴心国法国。
2005年5月29日是欧盟的一个“不祥”之日。55%的法国公民投票反对由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主持制定的欧盟宪法草案。这一草案本应指导欧盟建设进一步走向联合,甚至走向某种“欧罗巴联邦”。当时世界舆论都在讨论世界在走向“多极”,而欧盟将是“多极的世界中最强大的一极之一”。三天后荷兰对这一草案的全民公投亦遭失败,使得欧盟建设遭受重挫。一年以后,欧洲仍然可以感受到当时这场“政治大地震”激起的余波。
事实上,尽管欧盟宪法草案已经得到25国中的15国的批准,但由于这一草案必须全体一致通过才能生效。即使剩下的8国也都批准这一草案,这一草案仍无法实施;因此,这一草案实际上已经“死亡”。除非法国和荷兰重新进行投票。这一可能性目前在法国完全被排斥,因为政治家们很清楚,这将是对法国国民智慧的一个挑战。在目前法国民族主义、甚至可以说是某种“排外主义”情绪正在急剧上升的阶段,重新投票可能会败得更惨。因此,欧盟建设现在只能等待法、荷两国于2007年春通过大选改变政权后再图“重振”了。而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法国大选恐怕只会选出一个更加“反欧盟”的总统来……这将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欧盟与美国的国际影响力此消彼长
事实上,从法国公决失败开始,欧盟的影响就在急剧地衰退,特别是相对一直主张建立“单极世界”的美国的影响持续上升而言。
德国大选造成右翼的默克尔夫人出任总理一职,使得欧盟内部的法德轴心在不声不响中“断裂”。希拉克总统的“吻手礼”看来并没有赢得默克尔夫人的“心”。默克尔夫人主导的德国事实上一步步走上更为“亲美”的路线。这从最近德国总理对美国的访问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证实。
德国立场的微妙变化,反过去影响到法国的外交。细心的观察家当然已经发现,近一年来法国在多项国际事务中立场都在转向低调,如果不是“亲美”的话。最为明显的是在黎巴嫩、叙利亚等法国拥有“传统利益”的国家,法国几乎与美国完全唱一个调。最新的证明则是伊朗核危机。
伊核危机走到今天这一步,欧盟三驾马车的“无能”是显而易见的。这与伊拉克危机时的国际局势形成了明显的对比。现在已鲜有国际问题专家们讨论伊核问题上的“欧美分歧”了,尽管实际上法国以及德、英私下对美国的立场并非完全赞同和支持。从多方消息来源证实,法国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已不再向美国公开叫板。在法、德等国至今反对的伊拉克战争问题上,法、德虽然没有改变立场,但至少已经重新信奉“沉默是金”的古老信条了。在北约改革问题上,法国强烈反对将这一“军事组织”改变为“政治组织”,其主张显然与美国不同;但有消息证明,法国在慕尼黑安全会议和意大利北约首脑会议上都处于“孤立”状态之中,显然已无力“抵抗”美国主导北约的改革。目前的问题已经不是北约改革朝哪个方向,而是北约将会在多大程度上成为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实现其全球霸权的工具……
欧盟处于谷底不利全球和平发展
这一切都表明,欧盟建设目前处于历史的一个谷底阶段,其直接后果,就是多极世界前景的受挫,美国势力的坐大。令人担忧的是,这样一种局面,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会带来何种影响。不过,由此而认为“西方仍然是一体的”,欧洲与美国已经“克服分歧”,重新成为“坚定不移的战略盟友”,同样是短视的。在全球化的今天,欧盟无论是在哪个领域,与美国利益的分道扬镳都已经是事实。只不过,法国总统希拉克的一个“低级错误”(将欧盟宪法草案付诸公投而非由议会批准),致使历史的钟摆暂时荡向了美国,如此而已。
目前欧盟对外号称处于一个“思考阶段”,这是在法国公投失败后为减少冲击而提出来的一个口号。看来,这一阶段将会在今年七月芬兰接过主席国令牌后继续延长下去。对全球来说,这不是一件好事……(摘自香港文汇报;作者:郑若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