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规划之惑
“进一步扩大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范围”被写入新的总体规划,但眼下再度启动的成片危改工程又将推土机引入旧城。
保护区外的成片拆除已在进行,金宝街、霞公府、米市胡同、察院胡同、文昌胡同、文华胡同、麻线胡同等地的拆迁现场,继续上演着拆与保的遭遇战。
保护区内的情形同样可叹。大面积推倒重来的南池子工程被数位知名学者联名指责为“一大败笔”,紧接着南长街被成片拆除,大栅栏、鲜鱼口又引发争论。
保护规划的一些模糊表达或对此负有部分责任。《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显示,保护区内仍有一个可拆范围,保护区由重点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组成,其中建设控制区可“新建或改建”,占保护区面积的37%。
保护规划中的道路扩建方案随处可见,南北纵穿鲜鱼口和大栅栏的两条25米宽的道路工程正在大规模拆迁,它们和这里其他新建和扩建的道路一样,是对保护规划的执行。
2004年什刹海保护区内的旧鼓楼大街被大规模拆除扩建,引发19位文化界人士致函世界遗产大会,呼吁停止在北京旧城内的这类活动。
旧城里越拆越宽的道路并未使交通拥堵改观,它只是将周围交通的堵点迅速移入城内。在高密度的城市里发展小汽车鲜有成功的先例,为其支付的巨大成本还使街道的商气尽失。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去年承诺在新的旧城规划编制中,对传统格局保持较好的街道进行整治时降低其城市道路网密度,减少红线宽度,原则上不再新建红线宽度在40米以上的道路,而以15米到25米宽的道路为主。
今年4月,位于旧城中心区域的西绒线胡同、油坊胡同、大方胡同的道路扩建展开,西绒线胡同的宽度由现状25米增至35米,油坊胡同、大方胡同的宽度由现状10米增至25米。
在公交优先战略未获明确之时,这些道路工程尽管被控制在“瘦身”尺度之内,仍将继续吸引小汽车的涌入。
高密度城市的交通以“步行+公交”为国际通行的天则,如以鼓励小汽车的发展为基本交通政策,纵使将城市拆成了郊区也难以满足交通增长之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