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台湾朝野部分“立委”近日跨党派串联提出“修宪案”,引发的争议犹如在台湾政坛投下新的“震撼弹”。
参加串联的“立委”涵盖所有的主要党派,包括民进党、国民党、亲民党、台联党和无党派联盟。
串联者准备提出的“修宪案”内容有两方面:一是诉求扩大下届“立委”席位;二是变更现时采行的“双首长制”为“内阁制”。
两者其实是有关联的,如果是改采“内阁制”,就意味着部分“立委”很可能要兼任“阁员”,也就是“部会”首长,现已定下的“立委”席次113席就显得不足,诉求扩大下届“立委”的席位才比较有理由,因此必须“绑”在一起提。
去年6月,任务型“国民大会”刚复决通过“修宪案”,确定下一届(第七届)“立委”席次减半,由目前的225席减为113席,选举实行“单一选区两票制”。换言之,如果要想扩大下届“立委”席位,就必须再次“修宪”。推翻去年刚刚通过、尚未实行的“修宪案”。
“立委”席次减半和实行“单一选区两票制”同时带来两个结果:
一是现任“立委”中至少有一半的人下一届选不上,必须转行甚至失业。而这样的人各主要党派中都有,保住现有位置和利益成了他们串联起来、诉求扩大下届“立委”席位的共同基础。
二是“小党”将很难生存,最终形成“两党政治”,这是由“单一选区两票制”的设计决定的。而要扩大下届“立委”席位,就意味着必须变更“单一选区两票制”,改为类似于第三届“立委”选举时采行的复数选举制,对像亲民党、台联党、无党派联盟这样一些将因“单一选区两票制”被“边缘化”的小党来说,自然乐观其成,予以支持。
上述两个结果成了此次“立委”跨党派串联提出“修宪案”的直接诱因。
另一方面,“小党”倾向于支持“内阁制”也较容易理解。“小党”可在“国会”需多数联盟争取“组阁”权时起关键少数作用,身价倍增,自然乐见和支持改采“内阁制”。
问题的怪异在于,为何过去一直主张由“国会”多数“组阁”、以“内阁制”取代“双首长制”的国民党,现在却出现支持和反对“修宪”、改制两种声音?而在过去一直反对“修宪”、反对“内阁制”的民进党内,支持实行“内阁制”现在却成了主流?
2000年,民进党在通过选举取得执政权后,囿于“朝小野大”的政治格局,担心一旦实行“内阁制”,陈水扁的权力会被架空。因此,对国民党提出的改采“内阁制”一直持反对态度。如今,民进党态度来了个大转弯,主动提出推动实行“内阁制”,此举的确耐人寻味。
最合理的解释是,民进党已预感到2008年“总统”选举将落败,因此欲先行以“修宪”改采“内阁制”,将“总统”虚位化,使“总统”有职无权,削弱日后马英九的权力,同时力争成为“国会”第一大党,结合其它“小党”谋取“组阁”权,继续实际“执政”。可见民进党的算计充满极深的权谋,为的只是一党之私。
民进党的“司马昭之心”既然如此昭然若揭,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予以反对自是题中应有之义。令人费解的是,为何同属一党的王金平也倾向于支持改采“内阁制”?
说费解其实也不难理解。就王金平来说,既然代表国民党竞选2008年“总统”已无望,当然不如以现任“立法院长”的优势谋求握有实权的“阁揆”,此其一。
不管是民进党还是其它“小党”,乃至国民党的部分现任“立委”,要想“修宪”扩大下届“立委”的席位和改采“内阁制”,都需借助王金平的协助,甚至以支持其任“阁揆”作交换,王金平手中握有的政治筹码自然大增,此其二。
因此,王金平没有不支持的道理。
目前的态势是,各党各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既支持扩大下届“立委”的席位,又赞成改采“内阁制”的;有反对扩大下届“立委”的席位,但赞成改采“内阁制”的;也有对两者都予以反对的。总之是错综复杂,各有各的盘算。此事定会是下一步政争的焦点。
目前台湾实行的“双首长制”,是李登辉当权时,为巩固自己的权力“修宪”的产物,“马不马,驴不驴”,运作起来有很大困难:直选出来的“总统”有权无责,既不必对“立法院”负责,也不需接受质询监督;“总统”委派的“行政院长”,任命时不须“立法院”同意,形同幕僚长;“立法院”虽可“倒阁”,“总统”却也有权解散“国会”,动辄伤筋挫骨,并不能解决日常的政治纷争。
正因为如此,台湾坊间和不少法律学者一直有改采权责分明的“内阁制”的倡议,且得到不小的回响。问题是民进党出于掌握权力的需要,过去一直坚拒,现在面对权力将失去又大呼要改。德性如此,何以服众?
根据现行“宪法”规定,所有“修宪”版本都须经过1/4的“立法委员”提出,3/4出席,出席的3/4同意后,半年内交公民复决,过半数选民投票,获半数以上的同意票才能通过。台湾朝野部分“立委”跨党派串联提出的“修宪案”要想过关,恐怕没那么容易。
(来源:美国《侨报》,作者:陈翌,作者系大陆媒体资深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