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大道一直向渤海湾挺进。驱车18公里后,一片繁忙的建设景象映入眼帘:车水马龙,夯机林立,机器轰鸣,这就是河北省曹妃甸工业区。
曹妃甸,一个距河北省唐海县海岸18公里的带状小沙洲,在沉睡了千百年之后,如今正在建设中国“十一五”期间最大的项目集群地。
“未来5年内,我们将在这里投资1800亿元到2000亿元,建成一个以大港口、大钢铁、大化工、大电能产业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区。”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张和说。
曹妃甸毗邻京津冀城市群,建港条件得天独厚,是渤海惟一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25万吨级以上大型深水泊位的天然港址。在环渤海经济圈内,曹妃甸港口在物流费用、产品交易、能源供给方面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仅以华北地区的钢铁企业为例,每年需要进口矿石约1000万吨。用20万吨级船舶将这些矿石从巴西、秘鲁运到中国,要比用5万吨级船舶运送节省费用5000万美元上下。根据规划,这里要建成进口矿石、煤炭、进口原油和天然气四大专业化现代化港口,最终形成5亿吨的年吞吐能力。一期工程要建成两个25万吨级矿石码头、一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两座10万吨级天然气码头。
依托进口矿石、进口原油码头,这里将建成1500万吨精品钢基地、1500万吨华北原油储备基地、1000万吨的炼油厂、100万吨级乙烯炼化一体化工程、460万千瓦的大型火电厂。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薛渤珣说:“用不了几年,曹妃甸工业区就能再造一个新唐山,并成为拉动整个河北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增长极。”
曹妃甸工业区的上马,最有力的促动因素来自首钢搬迁。2005年2月18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首钢搬迁曹妃甸,拉开了曹妃甸1500万吨精品钢基地建设的序幕。
河北年产钢铁7386万吨,占全国的21%。但是,钢铁企业布局分散、规模偏小,产品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低,严重影响了整个产业的竞争能力。曹妃甸项目上马之后,河北将在3年内压减730万吨落后的钢铁生产能力,并逐步把全省大型国有钢铁企业整合为两大集团,实现从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的转变。
曹妃甸港口和工业区建设,不仅是河北省的“一号工程”,还列入了国家“十一五”规划。记者看到,25万吨级矿石码头已经开航,70多公里通岛道路已全线贯通,供电、供水工程基本完工,固定电话和宽带业务已经开通,码头、钢铁、电能项目建设全面铺开。
围绕国际性能源原材料集疏枢纽港、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国家商业性能源储备和调配中心、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功能定位,曹妃甸工业区正掀起开发热潮。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王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