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20日电 “云是沙井,绵历千古,沙不填之。”沙井是月牙泉的古名,千百年来,月牙泉的美景书写着永不干涸的神话。据新京报报道,近30年来,月牙泉的水位大幅下降,这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正从我们眼中慢慢消逝。4月8日,原来生长在月牙泉边茂盛的红柳、沙枣树已枯死。4月9日的实测数据显示,月牙泉最大水深仅为1.0米,沙海淹没了月牙泉水近10米深,保护月牙泉迫在眉睫。
据介绍,形状酷似一弯新月的月牙泉位于甘肃敦煌市区以南约5公里。1994年,鸣沙山(古书中记载为沙角山)和月牙泉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专家大多认为,月牙泉是古党河河道的一段残留,接受地下潜流的补给才使得处于极端干旱、强烈蒸发的条件下仍得以千年不干涸。
而近30年来水环境急剧恶化,是什么原因导致月牙泉水位下降?调查发现,月牙泉水位之所以下降,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后者是导致月牙泉水位下降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最直接的原因。
据了解,1987年到1997年的10年间,月牙泉的面积由13.5亩减少到8.5亩,年均缩小0.5亩。最大水深由4.2米下降到2.0米,年均下降0.22米。而2006年4月9日的实测数据表明,月牙泉最大水深仅为1.0米。鸣沙山月牙泉管理处主任马生凯告诉记者:目前月牙泉水域面积在60000平方米左右,这是经1986年和1999年两次淘沙清淤,又经过5年回灌补水,每年引来500万立方米党河水才保住的。尽管如此,月牙泉水位每年仍要下降15厘米左右。
有关专家建议,保护月牙泉要动“大手术”:从长远来说,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使地下水位得到回升,维护敦煌盆地地下水原有的动态平衡,是治理月泉水位下降问题的根本途径。(吕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