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电讯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拾金不昧的“中国结”:形式主义对道德的屠戮

2006年04月13日 09:51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从唐至清,有捡到遗失物品必须上交官方的规定,并有相关的惩处奖励措施。“拾金不昧”一词到清代才有,出于吴炽昌的笔记《客窗闲话》。

  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关于“拾金不昧”的故事并不多,但被我们的社会曾经无数次的推崇。通常提到的无外乎“乐羊子妻”“甄彬还金”“林积还珠”等故事。

  “拾金不昧是中国传统美德”,这种语言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尤其是对80年代以前出生的孩子来说,“捡钱交公”是他们在作文时必写的内容。

  似乎历史上没有哪个时代像我们社会曾对“拾金不昧”如此浓重地渲染。

  一段时期,“拾金不昧”由形而上的公民素质被具化为一种形式上的行为规范。就像学校里面对课间操的严格要求,锻炼身体早已不是目的,能在统一旋律中达到千百人手脚动作划一,才被认为是最重要的。

  当人人都高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时,讲台上的盒子里出现了很多一分钱,它们有的来自于地上,有的来自于孩子们的零花钱。老师的表扬让很多人体会到了交公的收益。

  然而,当有人可以用一分钱来获取这种道德上无限上纲时,那些真正从地上捡到一分钱的人却不好意思再把它放到盒子里了。这种形式主义对道德的屠戮屡见不鲜。

  有些人经常用回忆五六十年代的“民风淳朴”来嘲讽今天的世风日下。从北京市招领处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从80年代末捡拾物品的数量开始下滑,从1989年的3万余件直到去年的1400余件。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们更多地关注了这里面的成本因素,认为成本的高昂阻碍人们的向善之心。但谁又能否认,这其中没有大众对被形式主义过分渲染的“拾金不昧”的叛逆情绪。

  曾经,孔子弟子子路救了一个溺水者,对方送头牛表示感谢,子路接受;子贡替一位奴隶赎身,官府要奖励他,子贡拒绝。孔子说,子路之事可以促使人们乐善好施,子贡之事则会阻塞人们向善的意愿。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编辑:邱观史】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新闻热线:(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