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着警报飞车进京
驶过通县,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天已经亮了,汽车向北京建国门飞奔。李玉林说:“十万火急,咱们只有到党中央、国务院去。中央领导现在正等着了解唐山的情况呢。”大家一致同意先报告中央。
北京市内的路宽了,车速更快了,“当时路边到处是帐篷,市民都在那里面躲避地震呢”,但他们却犯了愁,“中南海应该有中央领导,就直奔那吧!”当赶到新华门时,突然有几个军人端着枪准备拦车。李玉林忙将车停下,“我们是从唐山来向党中央报告地震灾情的,整个唐山都震平了。”拦住他们的军人忙告诉他们找国务院接待站。
8点半多,李玉林找到国务院接待站。在门口,他披上修车用的破棉大衣,加上在蓟县借的裤子,蹲在地上用雨水洗了洗手上救人时的血迹,然后跨进国务院接待站。说明来意,工作人员忙打电话报告。这时,外面又进来几位空军同志。原来,他们是从唐山飞机场乘飞机来北京报告灾情的。接待同志打完电话,又领大家乘车到了中南海的北门。几位年轻的工作人员打着雨伞正等他们,李玉林和卞同志等3个人进了中南海。
“中央领导听我汇报”
他们走进一间很大的会议室(后来才知道这是紫光阁),几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正在焦急地等他们,并很快给大家找来新军装穿上,李玉林的眼睛开始模糊了。
听了汇报,一位领导问李玉林:“你掌握第一手灾情,我们就听你的了,你就说怎么办吧!”党的领导人如此平易近人,让他终生难忘。此时的李玉林什么也不怕了,“要赶快派解放军到唐山救灾,不怕多,越多越好!”这时,一位军队领导站起来,声音洪亮地命令部队奔赴唐山。
“你能不能绘制一张唐山市草图?”一位领导说,这对李玉林并不难,“我当过10年兵,还是名司机,对画图和唐山地形很熟悉。”不一会儿,他就现场绘制了一张唐山市区草图。
随后,李玉林又提出第二点,希望“把全国各大矿务局的井下救护队,全调往唐山”。“还要让全国各省市急派医疗队”,中央领导听后,边记录边抓紧落实。
“请你把开滦煤矿井下工人的情况再详细说一下,我要给毛主席写报告”,这时,一位工作人员向李玉林提出要求。得知毛主席也在关怀着开滦矿工,李玉林激动得又一次热泪盈眶。
10时左右,中央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当日,救援人员火速赶往唐山,大批救灾物资汇聚向唐山……
3天后才得知家人遇难
28日下午6点,李玉林回到唐山,并先后向矿务局和唐山市委汇报了去北京的情况。之后,马不停蹄投入到抗争救灾的工作中。
地震3天以后,李玉林才见到妻子和孩子,并得知家里一共震亡14位亲人,“大儿子是十几天后才被解放军扒出来的”,说到这里,李玉林和老伴的眼睛都有些湿润。因忙于救灾,李玉林没见到一个震亡的亲人。
“人不能自私自利,那时大家想的就是集体利益!”李玉林说起话来慷慨激昂,“那时候,很多唐山人都是先救出陌生群众后,才想起自己家人还埋在房子下呢”。
生死情谊难忘晚年生活幸福
“我们几个人可是生死之交啊!”说起昔日进京的三位矿友,李玉林滔滔不绝。3人中,只有袁庆武在1987年因病去世。
1976年7月27日晚,崔志亮恰好值夜班。大地震发生后,他驾车随李玉林进京。“他可是20天后,才得知妻子和未满八个月的孩子已震亡的。崔志亮返回唐山后就投入到抗震抢险中,当时,我们开车就经过了小崔的家门口,但他硬是毫不迟疑开过去了。”
今年已是58岁的崔志亮,1998年内退,回想起这些往事,他仍然是那样的坚毅,“虽然什么也换不回我妻儿的生命,但我无怨无悔”。
73岁的老党员曹国成,原唐山矿武装部干部,1994年退休。“地震时,根本不知道亲人情况如何,就想最快向党中央汇报灾情”。
“我用5年时间写了一本回忆录!”李玉林偷偷透露,最近这本36万字的回忆录即将由延吉出版社出版,书里记录着一个普通矿工70年的人生经历。
(来源:燕赵都市报,作者:刘洪彬)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