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华烟云》电视剧影响下,林语堂故居吸引许多游人前往凭吊,重温他学贯中西的传奇历史,领略他当年自况的名言﹕“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人们在林语堂的书房“有不为斋”驻足,重炙大师风范,体会他一生的坚持﹕“我始终没有写过一行讨好权贵或博得他们欢心的文字。”
游客之中,有一些是大陆来台观光的民众,他们特别安排行程,走访林语堂故居。林语堂故居主任蔡佳芳表示﹕“自1976年3月林语堂先生辞世,家属尊重其遗愿,归葬现址。数年后,林夫人廖翠凤将先生的房舍及物品捐赠政府。1985年5月以‘林语堂先生纪念图书馆’对外开放,1990年3月台北市政府决定将图书馆移拨文化局主管。”蔡佳芳说﹕“其后,台北市文化局以委外招标的方式,由佛光人文学院经营,以活化古迹,加深其人文广度,让隐遁山林的文学重现踪迹。林语堂故居于2002年3月26日开馆,成为结合参观、艺文讲座、餐饮休憩的多元化空间,完整呈现了林语堂先生的格调思想、发明创意、生活态度与文学成就。2005年10月1日改由东吴大学接手。以研究为指标,活络林语堂学。”
林语堂于1958年第一次到台湾,1966年决定定居台北,度过晚年。他在阳明山的房子是当时国民党政府送给他的,由林语堂亲自设计。整座房子以白墙蓝瓦中国四合院的架构,结合西班牙的设计,兼具现代感与古典美。林语堂曾经形容这座宅院“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不亦快哉﹗ ”
对于居所,林语堂说﹕“我要一个自己的书房,可以安心工作。”林语堂把书房命名为“有不为斋”,林语堂对于住处的想法是﹕“我想,一个人的房间,应有几分零乱,七分庄严中带三分随便,住起来才舒服。”晚饭后,他最喜欢坐在桌旁的藤椅上,含着烟斗,远眺观音山和淡水河。他在一篇文章里写到﹕“黄昏时候,工作完。看前山慢慢沉入夜色的朦里,下面天母(注﹕台北市北投区天母)灯光闪烁,清风徐来,若有所思,若无所思,不亦快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