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病,自己命名为“畅销书恐惧症”。
在一本书正火的时候,我一般是不会买来的。余华的《兄弟》可算是去年最火爆的书了,火爆到连作者自己都等不及,只写了上半部就匆匆忙忙要推出来。而可笑的是,虽然我的脑子里灌满了对《兄弟》的褒奖,但我仍然坚持着没买。在别人热烈地讨论时,我宁可一声不吭。是的,我就是这么倔。
其实这也怪不得我。我对畅销书的警惕乃至疏离是逐渐形成的,决非一日之功。当年,我是个多么单纯的孩子,别人说什么我就信什么,报刊上只要介绍了某本书,我一定屁颠屁颠地找来看,结果,总是满意的少,失望的多。开始时我还怀疑自己的判断出了问题,待我跟别人一沟通,发现大家竟然感受相同。这就说明我被骗了。被骗次数多了,当然也就不信所谓的畅销书了。当年那么多的畅销书,今天九成九已成过眼烟云,我倒不指望它们字字精华,但几年之后起码要给人留个念想吧?
当然也有不错的图书。但是打上了畅销书的标签,这本书一下子就浮躁了。各种褒奖之词把这本书捧得五迷三道,拚命拔高,将你的期望值忽悠到极限。我乘游船到三峡旅游。上船前,导游再三强调三峡景色之美,并使用了很多维妙维肖的形容词。待我进到三峡中,便不由自主地去用自己的眼睛印证导游的描述。那一路,真痛苦啊!所以说,对于一本书,你事先了解得越多,阅读的快感就越打折扣。阅读之快感来源于发现,来源于出乎意料。我期盼的读书方式应该是这样:在书店的角落里,不经意地淘到一本书,回到家里,不经意地翻开几页,没想到越读越兴奋,直至拍案叫绝。虽然它不畅销,但它给我意料之外的惊喜。
有人说,一本书既然畅销,那一定有它畅销的理由,你完全可以在它最畅销的时候买下来,根据自己的阅读结果做出评判。我说,这可不一样。你有没有这种感觉,端上一盘菜,十个主人围着你,纷纷介绍这个菜如何好吃,鸡一嘴鸭一嘴地劝你多吃几口,他们自以为是热心,却搞得你连下筷子的时间都没有。所以,这时候最好的办法是把他们统统撵走,自己静下心来慢慢品尝。也因为如此,我读畅销书,一定要等到它冷下来,才去耐心品读。无书评之聒噪,无热议之乱耳。想想,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啊!
来源:香港《大公报》 文:易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