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之路:“三个文明”协调发展(2)

2006年03月15日 16:41

  包工头起家的韩村河

  “臭水沟,烂泥塘,挖野菜的结成帮。几条鸿沟穿村过,墩台上面搭土窝,天灾人祸年年有,村破人穷常挨饿”。这是延续了千百年的北京房山区韩村河贫穷景象的真实写照。当年的韩村河,被老百姓形象地称为“寒心河”。而今天,韩村河已经成为京郊首富村。它被称为乡村都市。不仅有着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还有着异域风光的别墅群。既如世外桃源又紧追国际时尚。

  韩村河致富的起点便是今天成千上万民工进城后的第一份工作——盖楼。不同的是,韩村河的当家人——田雄,把一个30多人的村级建筑队发展成为拥有22个工程公司及多项产业,职工3万多人的国家资质一级大型建筑企业集团。

  韩村河在田雄的率领下,经历了几个关键时期。根据《中国网》报道,1982年,田雄率领30人的韩村河建筑队闯进北京市场可谓开端。一个农民建筑队要在建筑企业林立的京城立足,光会耍瓦刀、抹大墙不行,必须要掌握“大建筑”的知识。田雄自学“啃”完了大学“工民建”的全部课程。以后,又评上了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职称。科学知识的积累,为驾驭高、大、精、难的建筑工程积蓄了资本。

  1984年,几经周折,田雄接下了在北京城里的第一个大工程——紫玉饭店。7300平方米,一色古建筑,内装修全部现代化,180天交付使用,晚一天也不行,因国庆节要在这个饭店接待3000名日本友人!难度可想而知。田雄心想:我们这支建筑队,不打出名、站住脚,怎么能发展啊。活虽难干,但毕竟是一次机遇。他把这个工程看成是决定命运的生死战。

  工程开工时,还差几十个部位的施工图纸。一边干一边等图纸。干活时,大家如同排队跑步,有一个人停下来,整个工程就全停。田雄把各阶段的活写在纸上挂起来,让大伙儿都知道每一步该干什么,以提高工作效率。

  紫玉饭店的主体工程进展很快,可是仿古屋顶的设计最佳方案定不下来,拿不出图纸,整个工程将会推迟工期。这天上午,田雄心情沉重,一个人沿着京密引水渠护坡不知不觉走出3公里多路,他四肢无力地躺在护坡上,脑海里一会儿浮现着庙宇的屋顶,一会儿又浮现出颐和园、北海、天坛等古建筑……回来后,他一头钻进工棚里,开始了紧张的设计。整整一天一夜,田雄终于拿出大楼屋顶图纸。甲方工程师看完图纸后,惊呆了,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农村泥瓦匠田雄设计的。

  艰苦鏖战165天,一座富丽堂皇的饭店终于建成,工期还提前了15天!剪彩那天,田雄双眼布满了血丝,用满是老茧的双手捧起了北京市“模范集体”奖杯。

  紫玉饭店工程之后,韩村河建筑队在京城出了名,站住了脚,挣钱越来越多。一年下来有五六百万元的利润。这时有人建议:赶紧把钱给乡亲们分分,把家里房子盖好点儿,买几件新衣服穿,让大家乐呵乐呵。田雄不同意,他语重心长地说:“在外头挣了钱,咱给分了,穿好的、买好的回家,是显着风光,可这跟‘有柴一灶,有米一锅’的‘破大家儿’有什么两样?咱要想远的、干大的,时刻不能忘记往前奔。”

  他毅然投资购置现代化施工设备,下狠心投资培训懂建筑、会管理的专业人才,派骨干到大建筑公司去学习提高,用现代管理知识和建筑知识来武装和改造自己的农民建筑队伍,逐步积累打硬仗、打大仗的实力。

  如今,这支当年从贫穷土地上走出的小小建筑队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人、固定资产13亿元、建筑资质为国家一级的大型建筑企业——韩建集团。集团年开复工面积200万平方米,最高年产值20亿元,年决算收入15.6亿元,累计上交国家税金2.7亿元,在京郊名列第一。

  随着韩建集团不断发展壮大,田雄思考着向实现农业现代化迈进。他们投资上千万元,实现了全村农业从种到收全过程的机械化作业,彻底改变了历代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1992年首次实现了“吨粮村”。继而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与北京农科院等单位联姻,投资2500万元建成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实现了周期性常年生产各种名、特、优、鲜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成为“国家科委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区”。

  历经风雨22年,田雄带领韩村河人像燕子衔泥,一血一汗地积累,一点一滴地挣钱,先后建起了建材总厂、构件总厂、山庄会议中心、矿泉水厂等22个村办企业,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近几年韩村河的旅游业也有了大发展,平均每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

  韩建集团党委书记田雄认为,让其他每一个村都走韩村河的模式是不可能的,发展小城镇是出路,是农民将来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途径;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不能着急,不能急功近利,新农村的建设需要理论上的突破和实质性政策的颁布相配套。

  有了韩建集团的发展才有了韩村河的发展,田雄说:“虽然韩村河取得了娇人的成绩,但不会改变现有的集体企业性质去搞股份制,我们将继续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之路。”

  农村现代化榜样——浙江花园村

  花园村地处风光秀美的浙江省东阳市南部,紧靠杭温公路,离东阳城区20公里,距义乌机场38公里,离宁波国际港口180公里。现有农户183户,496人,占地2.58平方公里。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利税1.98亿元,总资产达13.2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9579元,据统计,花园村村民户均私有财产已达60多万元,人均拥有住房面积为105平方米;全村拥有78辆小轿车、电话装机容量2000门,其中农户296门,公用电话亭10个,宽带48条,计算机265台。在花园村,既没有贫困户,也没有暴发户,家家户户住上三、四层的小楼房。太阳能热水器、洗衣机、电冰箱、家庭影院等高档消费品几乎已进入了每家每户。60岁以上村民每年可享受720元生活补贴,700斤粮食补贴。此外,社会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建有四个文化广场,一个占地120亩的泰山农民公园,一个度假别墅群,一个星级涉外宾馆。如今的花园村既是都市中的乡村,又是乡村中的城镇。

  浙江东阳花园村党支部书记邵钦祥是个极为倔强的人。1977年邵钦祥结婚时,为了给婚礼增添喜气,他借来200米电线,向一墙之隔的马府村借电。没想到晚上婚礼进行到一半时,电灯突然熄灭了。后来才知道是马府村的人把电线剪断了。这次借电风波给了这位当时也算有头有脸的年轻人当头一棒,花园村的贫穷深深地刺痛了这位好强的小伙子的心。为什么马府村能富起来,我们花园村就富不起来?他决心为改变花园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干一番事业。

  1981年,他创办了花园村第一家企业——服装厂,从此走上了致富路。

  1996年,花园村把高科技产业确立为产业发展方向,期望以此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在1996年浙江省金华市的科技博览会上,邵钦祥毅然选中其中的维生素D3(简称VD3)项目。

  此前,VD3的生产技术一直控制在瑞士、德国、荷兰等少数国家手中,中国科学院理化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取得实验室小试成果。因中试所需资金太大,该所曾寻找合作伙伴,但无人愿意合作。

  得知花园集团选中了VD3项目,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提醒说:“维生素D3是个好项目,国家需要,但难度大。”

  邵钦祥毫不迟疑地说:“难度大,我们可以克服;投资多,我们可以筹措。维生素D3这一好项目,我要定啦!”

  1996年,花园集团投入480万元进行中试。3个月后又增投到800万元,不到6个月,又需再投几百万。风险是越来越大,此时,有人提出,还要不要再投。可邵钦祥说,投,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不投的话,前面投进去的钱就打了水漂。于是他果断决定按照需要增加投资,直到增加到1350万元。1999年9月,VD3在北京中试成功。2000年5月,中科院将VD3新工艺的中试成果作价2000万元,转让给花园集团,花园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三大巨头垄断VD3生产的格局终被打破,花园村取得了又一次成功。

  今天,花园集团被评选为“2005中国最具生命力十大民营企业”。目前有12家全资和控股公司、5家跨地区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花园集团已经形成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相配套的新一轮经济发展格局,以工业经济为主体、房地产业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格局。主要产业有:医药化工、房地产开发、建筑建材、纺织服装、火腿食品、电子器材、外贸出口、教育和旅游休闲等。2004年,花园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实现利税1.98亿元。2005年1至10月实现销售收入15.59亿元,销售额和利税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99.78%、112.5%,总资产达15.11亿元。其中高科技产业已占花园经济总量的65%。

  在总结经验时,邵钦祥认为,实现制度和经营方式创新是发展的根本。自1998年以来,为了进一步明晰集团下属各企业的投资主体,同时为了进一步调动经营者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花园村建立了股权激励机制,鼓励经营者和科技人员参股,并把下属企业全部改造成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花园集团母子公司制体制。在公司产权制度改革中,花园集团还切出最优秀的经营性资产和高科技产业组建了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争取股票上市。在经营方式上,他们除了追求产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外,还采用企业收购、兼并和参股等多种资本运作模式,把企业做大做强,初步形成了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的经营方式。

  今日的花园集团,早已不是一个乡镇企业形象,而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企业。尤为难得的是,花园村在整个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不上高污染的项目,对工业企业产生的废气、污水、噪音进行有效的治理。2001年投资500万建设污水废渣综合处理设施,把全村和企业的污水、废渣全部纳入统一处理。该工程被浙江省环保局列为全省样板工程。为了美化绿化家园,花园集团成立了园林管理处,建有苗木花卉基地80余亩。全村建有9个生态公厕,村里还成立16人的保洁队伍,负责全村的环境卫生、垃圾废渣处理。花园村营造了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