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三月十三日电 (记者 文青) 对于港府上周透露,考虑恢复推出小量商业用地作拍卖,业界人士对此表示欢迎,认为可以回应市场对商业用地的需求,但对于全面恢复卖地均表示保留。
香港测量师学会副会长余锦雄十三日出席一个研讨会时表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越益重要,海外基金以及金融相关机构续进驻香港,现时一些核心区段如中环对写字楼的需求量很大,该区租金亦升得很快,如果政府能将部份商业用土地,纳入固定拍卖时间表内,有助舒缓部份地区土地需求。
余锦雄指出,政府有责任对土地供应量保持长远稳定性,并在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对市场的土地需求量作出预测,从而透过土地供应量调节地价。如果有一个固定土地拍卖模式,加上现时的勾地表制度,在双轨并行下,相信可以保持稳定的物业市场。
据了解,二零零二年香港楼市处于低迷,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局长孙明扬公布多项救市措施,包括停止卖地,其后又推出勾地制度。
在勾地制下,港府将一些可供拍卖的土地放入储备表,让发展商提出申请,港府会参照市场成交价格,制订官方估值;若勾地价达到政府内部估值,土地才会被勾出,公开拍卖。拍卖时,若没有其他发展商承价,申请勾地的发展商,就有责任以底价买下土地。
对于有建议取消勾地表制度,全面恢复卖地,余锦雄对此不赞成,他认为勾地表制度可以增加灵活性,政府透过设定卖出土地底价,让发展商可以在一个高透明度制度下,根据本身需要向政府勾地。
香港大学房地产及建设系教授邹广荣亦指出,政府无需恢复定期卖地,因为难以评估未来市场土地需要,亦不会令楼价大升或者大跌。
现时政府规定发展商成功买地后,在二至三年内要发展土地,否则要罚款,邹广荣建议取消这项条款,认为可以增加市场灵活性,而发展商根据市场需要,自己决定推出物业时间,可使土地更加有效运用,价格亦会提高,政府卖地收入也会因应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