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刚有句名言:深水港好比一家大银行。年轻时在上海就读商船学校的他,对港口和海运有天生的兴趣。一九四九年来香港后,以一艘旧烧煤船起家,开始了他的航运业务。买船次年赶上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为国有,运费大涨,他因之获资甚丰。之后迅速发展,到了一九八一年,他的船队已发展到210艘,2,100万吨,成为世界上拥有船只吨位最多的船王。他的杰作之一,是一手撮合在香港成立了由香港环球航运集团、香港汇丰银行、日本兴业银行与中国大陆合资经营的国际联合船舶投资公司。该公司的成立对中国的对外开放和香港经济的成长起了巨大作用。
一九三三年,20多岁的董浩云离开宁波到上海、继而到香港发展。董浩云的远洋船队是由两艘用美国战时T-2型油轮改装成的散装货轮发轫的。几经挫折,终于逐鹿称雄,成为一代世界船王。他的船队共有150多艘船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船东之一。他因之获得“现代郑和”的美誉。
通过两位船王的奋斗史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的两大辉煌—大上海的崛起和香港的腾飞,皆离不开“宁波帮”的特殊贡献。“宁波帮”形成于明清时期,壮大于鸦片战争以降,在当时著名的“晋帮”、“徽帮”、“潮汕帮”、“宁波帮”四大商帮中, “宁波帮”居四帮之首。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上海造梦的年代,也是“宁波帮”造上海的年代。史载,那时旅沪宁波人已达百万之众。活跃于外贸、内贸、服务、金融、航运、工矿等领域的5万多宁波商人,抓住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炮舰迫使清王朝第一次打开国门的历史机遇,迅速由旧式商帮转化为近代企业家群体。他们长袖善舞,在多个行业独占鳌头,创造出50个中国第一:第一家华人银行、第一个买办、第一家汽车出租公司、甚至中国的第一套西服、第一套中山装等,使大上海简直到了“无宁不成市”的地步。
香港的腾飞,“宁波帮”居功至伟。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后,大批宁波商人纷纷从上海等地移居香港。他们抓住战后香港独特的历史机遇,凭借其在内地长期从事工商业的丰富经验和资本积累,艰苦创业,经营有方,迅速站稳脚跟。其中佼佼者,除包玉刚、董浩云,王宽诚、安子介,邵逸夫外,还有娱乐业巨子丘德根、棉纱大王陈廷骅、改革开放后在内地开展补偿贸易的第一人曹光彪、以及厉树雄、袁仰安、李达三、赵安中、孙启烈、忻礼轼等。一九九○年香港十大富豪排行榜上,“宁波帮”(包玉刚、邵逸夫、陈廷骅)占了三席。“宁波帮”有足够资格接受“创造香港繁荣的一支劲旅”的美名。
两大教育基金来自“宁波帮”
“宁波帮”素有乐善好施、造福社会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他们“爱乡而又不恋故土”,外出闯世界发达后,再报效桑梓、造福故土。邓小平那句鼓励“宁波帮”的话,说中了他们的品性,激发起他们的捐赠热潮,并演变成“宁波帮”人士中的一句俗语:“宁波帮,帮宁波”。二十年过去了,这股捐赠热潮长盛不衰,“宁波帮”慷慨捐献给家乡12亿元人民币,建设公益事业2,200项,加上在内地其它省市捐资兴办的各类公益事业4,700多个,总金额达52亿元人民币。捐赠的八成用于教育,其中影响较大者是王宽诚教育基金会、邵氏基金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