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尤其是文科类专业,因此,大量招收中文、法律等专业毕业生的政府机关成了众多学子追逐的目标。
苏州大学中文系大三的胡晨颖说:“我的英语不太好,考上研究生可能性不大。大三的时候我就想好了,对于我们学中文的来说,公务员是好的工作了。”
孙兰芳说:“我们学校很多专业都是和政府部门实际需求靠的比较近的,比如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社会工作等,很多学生都有以后从政的打算,这就决定了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考公务员,在目前公务员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他们自然会多报几个地方,来提高成功率。”
“成本肯定考虑过,但是,整条长江都喝下去了,还在乎这一瓢吗?”
摆在这些赶场考公务员的毕业生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就业的成本。据了解,公务员报名费用各个地方不太一样,但都在50元上下。考生在赶场过程中的交通、住宿等费用才是最大的一笔开销。但是面对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似乎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能得到一份好工作,而不是省下几百元钱。“成本肯定是考虑过,但是这个应该算是长线投资,要等到后期才有回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白晓明认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王哲考虑过回报的问题。在他看来,“首先,这是获得户口的最佳途径;其次,公务员的社会福利很好,中国人讲究的是官本位思想,认为当了公务员后,一生衣食不愁,光宗耀祖;还有,不考公务员,我们做什么?现在找工作的人这么多。最重要的一点,以中国的公务员制度来看,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很难会被解雇,类似于从前的铁饭碗。这样的回报比起付出的成本就小很多了。”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的郑亮说:“成本肯定考虑过,但是,整条长江都喝下去了,还在乎这一瓢吗?各种费用多了,就没感觉了。找工作嘛,没办法,无所谓合算不合算,一个好工作比什么都重要。”
家在西部农村的中国传媒大学的陈亮说:“赶场考试确实对我有些困难。但毕竟这是一次很好的竞争机会,总不能等在学校里什么都不做吧,我会通过当地的同学朋友解决住宿问题,自己承担一些报名和交通费用。确实有压力,但是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暂时的压力还是可以承受的。” (摘自中国青年报;作者:车辉 杜晓)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