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是中国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它的学生向来被称为“天之骄子”。然而,作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陆步轩一度却“当街卖肉”,轰动一时。
最近陆步轩写了本别具一格的回忆录性质的奇书《屠夫看世界》(十月文艺出版社),连续数月登上中国大陆的各畅销书榜,是2005年度最炙手可热的图书之一。
沦落为“社会闲杂人等”
陆步轩出身农家,后来靠勤勉与努力成了一名北大才子,然而这位老兄又是一位“言辞木讷、不苟言笑、老实巴交的家伙”,于是,毕业之后学非所用,又处处碰壁。他在长安县柴油机厂呆过,企业不景气,他沦落为“社会闲杂人等”,不得不下海经商。他趟过装饰业这道浑水,无功而返;穷则思变他开起杂货店,无奈只赔不赚。为了改变家中清苦生活状况,一天突发奇想,哪怕丢掉“北大学子”的颜面,也要开一个肉店。
经营肉店确实给家庭生活带来了转机。然而好景不长,待到生意走上正轨,正赚钱的时候,2001年9月,其店面所在地要建一个综合批发市场,肉店要被拆迁。陆步轩又一次面临失业的危险。
店名取为“眼镜肉店”
出租车总在最绝望的时候开来。陆步轩的表姐在得知其艰难处境后,千方百计地为陆步轩联系着工作。表姐的出现,使陆步轩有了一线转机。
可为找工作他再次受到沉重打击,面子上的失意,心灵上的创伤,令陆步轩百感交集。陆步轩一度振作起来的心情又跌入谷底。恰逢女儿、儿子又到上学、上幼儿园的年龄,陆步轩急得整日像个疯子在街上乱窜。忽一日,经一个老顾客提醒,陆步轩在百般无奈情况下,不得不另觅地方重操旧业,抡起屠刀,干起了卖肉老本行。
新店开张,市容局要规范管理,严格实行一个店面一块招牌的制度。陆步轩毕竟是北大毕业的状元屠夫,在给新店取名时,为强调自己是个文化商人,绝非古时候的蛮横屠夫镇关西,也为能使店名通俗易记,反映自己的个性,他将肉店取名为“眼镜肉店”。
大学毕业15年后终成“国家干部”
不知缘何,“眼镜肉店”的招牌一挂起,生意便异常火爆,到2003年的SARS时期更是达到巅峰。
但是真正改变陆步轩的生活轨迹的力量,来自全国各大新闻媒体。2003年7月26日,西安《华商报》刊登了一个十分醒目的标题:北大才子长安街头卖肉。一夜之间,陆步轩成为了一个新闻人物。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全中国有几十家新闻机构加入到了追踪报道行列。在长安区委、区人事局大力支持下,先后有200多家机构向他伸出热忱的双手,邀请加盟。与此同时电视、报纸对陆步轩的连续报道,很快将这个话题引伸到人才机制大讨论,更有媒体称之为“陆步轩现象”。然而,面对媒体,陆步轩还是表现出固有的傲气和心计。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华商报》在听到陆步轩要同美国商人开办连锁店消息后,第一时间向外披露。这样,陆步轩教书的愿望彻底化为泡影。而在与外商合作的问题上,由于外商最初动机不太纯正,加上办事人员又在上海遭遇车祸致残,最终兴办“眼镜肉店”连锁店的事也宣告流产。
好在陆步轩在进校教书和开办连锁店两件事操作的同时,始终与西安市长安区委、区人事局保持友好关系。新任长安区委书记得知陆步轩这个北大才子卖肉的经历后,更力劝陆步轩要为家乡建设出力。陆步轩在大学毕业15年后,终于放下屠刀,如愿以偿进了长安区档案局,成了一名正式在编的国家干部,找到了自己的对口专业,然而已年届不惑——这就是陆步轩的前半生。
一部小人物的挣扎史
《屠夫看世界》显然是一部小人物的挣扎史、辛酸史甚至血泪史。在这本书中,我读出了陆步轩的这种痛——身痛、心痛、悲痛、惨痛。他说:“我以为卖肉是一种牛仔般的生活,虽然苦累,但自由自在,不受约束,不必揣摩别人的心理,看他人的眼色行事,也不鬼鬼祟祟,做贼似的难堪……这样自食其力,吃得安全,睡得安稳,胡吃海喝,何等逍遥自在!”
陆步轩事件既是悲剧,也是一出荒诞剧,它的出现,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绝妙反讽。卖肉云云,不过是一个次要话题。(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作者: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