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40年来,每当听到美妙悠扬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时,人们就会想到一个名字:才旦卓玛。在近日举行的“才旦卓玛从艺50周年”文艺晚会上,这首陪伴了几代人的红色经典歌曲再次在拉萨民族艺术宫里响起。68岁的才旦卓玛用她金子般的嗓子,向人们展示了她不老的艺术青春。
【一首歌,令她红遍大江南北】
才旦卓玛出生在西藏日喀则的一个贫苦农奴家庭。在藏语里,“才旦”和“卓玛”分别是“长寿”和“仙女”的意思。然而,在旧西藏,农奴的孩子只不过是农奴主的一只“牧羊犬”。
直到西藏和平解放以后,才旦卓玛的命运才真正得到改变。1958年,她参加了文工团。经过半年的文化学习,她又被选送到中国当时最高的音乐学府———上海音乐学院学习。
藏族歌曲的最大特点是高亢嘹亮,悠扬婉转。但高亢嘹亮往往失之单薄,悠扬婉转常常显得纤弱。经过恩师王品素教授的悉心指导和自己的艰苦训练,才旦卓玛终于练就了一副优美圆润、洪亮委婉、具有浓郁藏族韵味的好嗓子。
1963年,正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的才旦卓玛,从广播里听到《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后,立刻找到老师要求学唱。她激动地说:“这首歌的歌词就像是在说我的身世,表达出了我对党的感情!”她将自己对苦难生活经历的感受融入了歌声中。
在当年的“上海之春”音乐会上,她的一曲《唱支山歌给党听》引起轰动,并迅速传遍大江南北,久唱不衰,她也一举成名。就在这一年,她被选中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出。
从那以后,才旦卓玛的歌声不仅经常出现在广播里,还被灌成了唱片。她演唱的《翻身农奴把歌唱》、《北京的金山上》等歌曲都成为耳熟能详的经典,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
【一句话,让她一直扎根在西藏】
至今,才旦卓玛仍记得当年演完《东方红》后周总理的话。总理关切地对她说,你应该回去看看,回去歌唱,本土土壤的营养是很需要的。为了总理的这句嘱咐,才旦卓玛一直扎根在西藏。
她热爱自己的家乡。雄伟的布达拉宫,高耸的珠穆朗玛峰,蜿蜒的雅鲁藏布江,还有那神秘浓郁的风土人情,是她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而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更激发了她旺盛的艺术创造力。她经常深入农牧区,从与牧民的对歌中汲取营养。198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前夕,她在拉萨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演唱的31首歌中,有27首是藏族歌曲。通过才旦卓玛的艺术演绎,这些歌曲或旋律悠扬,或委婉动听,或优雅深沉,令人回味无穷。
才旦卓玛时刻告诫自己:不要忘记自己的苦难童年,要永远扎根在生活的土壤里,永远为人民贡献自己的艺术。多年来,她的足迹遍布雪山草原、帐篷田间:她为策马扬鞭的农牧民歌唱,为守卫边关的战士歌唱,为青年男女的婚礼歌唱。有一次,她到海拔4700多米的定日县古措兵站慰问时,不顾旅途疲劳和高山缺氧,为边防战士一连唱了5首歌。演出结束后,得知炊事班的8名战士因为做饭没有来,她又立即赶到厨房去为他们演唱。
在50年的演唱生涯中,才旦卓玛用歌声把喜马拉雅的情怀带到祖国各地,也带到了出访过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她先后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赴芬兰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随中国艺术团访问印尼、柬埔寨,作为中国妇女代表团成员出访美国,作为西藏艺术团的顾问赴音乐之邦奥地利演出。从英、法、德到苏联,从澳大利亚到东欧、刚果,走到哪里,她美妙的歌喉就亮到那里,独特的演唱风格倾倒了各国朋友。
【一生情,世世代代报党恩】
从旧西藏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奴牧羊女,到新中国第一代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是幸运的。因为在她的成长道路上,洒满了党的阳光雨露。
老一辈革命家对才旦卓玛的成长关怀备至。毛泽东曾经接见过她近10次,周恩来对她的人生成长更是倾注了心血。才旦卓玛清楚地记得,周总理每次见面都要关切地询问她的生活、工作情况,即使在1975年病重住院后,还关心她的演唱事业。
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成长的才旦卓玛,其歌声给人最深的感受是一个“情”字:饱蘸深情,热情洋溢,声情并茂。她用《翻身农奴把歌唱》表达贫苦农牧民当家作主的喜悦之情,她用《北京的金山上》抒发藏族同胞对党的感激之情,她用《一个妈妈的女儿》讴歌藏汉人民的团结之情。
几十年来,才旦卓玛获得了无数的荣誉。荣誉面前,才旦卓玛有清醒的认识。在庆祝她从艺50周年的晚会上,她说:“是新中国将我从一个农奴的女儿培养成为人民的歌手。我从艺50年来所获得的成就和声誉全归功于党和人民。”
【才旦卓玛小传】
才旦卓玛,1937年出生。藏族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曾任全国音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她演唱的《翻身农奴把歌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北京的金山上》等歌曲,广为传唱。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徐锦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