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7日电 据新闻晚报报道,“语林啄木鸟”《咬文嚼字》最近公布消息,2006年要为12家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电视台纠正字幕文字差错,第一个目标是中央电视台,接下来的目光则将瞄准狗年春节晚会,将在春晚结束不久开出一张“错误表”来。
报道说,“咬”电视是有难度的。电视画面稍纵即逝,缺少足够的时间,很可能会发生误判,为保证纠错准确性,《咬文嚼字》采取了以下措施:聘请语文专家组成审核小组,对读者提供的纠错意见进行审核,只有明确的文字差错才被保留,有争议的问题一律不谈,重点“关照”电视台独立制作的自有节目。如央视一套,《咬文嚼字》将“火力”集中在“新闻联播”、“东方时空”、“正大综艺”、“艺术人生”、“幸运52”等上面。
据悉,中央电视台了解了《咬文嚼字》“给荧屏亮分”的活动后表示支持,广大读者更是对此次活动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他们通过信件、电子邮件、打电话等方式将自己发现的问题告知《咬文嚼字》。9月份,《咬文嚼字》编辑部收到读者提供的文字差错线索超过千条。
报道称,《咬文嚼字》从央视50条差错中精选出最有代表性的10个典型差错写成分析文章,在2006年第1期上刊出。(谢正宜)
央视一套9月差错
读音错误
例如:16日《东方时空》主持人将“说服”读成了“shuìfú”,规范的读法是“shuōfú”。22日22点38分播出《幸运52》,其中有这样一道题:白居易《琵琶行》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前半句是什么?提供了四个答案:其中第一个是“曲终收拨当心画”,主持人李咏把“拨”(bō)误读成了“bá”。第二个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字幕把“东船”误成了“东舫”,李咏也依样画葫芦误读成了“东fǎng”。
字词错误
例如:3日晚上《电影传奇》介绍电影《回民支队》和马本斋,有回民支队老战士回忆当年的战斗场面的镜头,其中提到碉堡的“望孔”时,字幕误成了“了望孔”。8日中午《今日说法》播出“追凶16年”,讲到湖北省潜江市竹滩镇刘木柱打死兰家老汉,兰老汉家人用板车送到火葬场时,字幕把“火葬场”误成了“火葬厂”。25日电视连续剧《亮剑》第19集中,李云龙说要攻打楚云飞的89师,他手下的参谋张大彪说这种打法可能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可字幕却错成了“出奇不意”。
知识差错
例如:4日《新闻联播》“抗日英雄谱”介绍的是斯诺,说:“埃德加·斯诺,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1928年斯诺来到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编辑,后进入北京大学执教。”其中“北京大学”应该改成“燕京大学”。在解放前,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是两所不同的学校,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燕京大学才并入北京大学。斯诺1934年曾在燕京大学担任讲师。
11日《新闻联播》在播出“台风‘卡努’今天在浙江台州登陆”时,配了一幅地图,图中误把浙江台州标在福建省。
22日22点38分播出《幸运52》,其中有这样一道题:“豆蔻……后来被用来形容少男少女们的青春好年华。请问,豆蔻是专门指多大年纪的少男少女?”提供的正确答案是十三四岁。此题设计有误,豆蔻年华仅指十三四岁的少女,不指少男。25日“大风车”的“风车谜社”里,主持人出了这样一道选择题:“我国哪位教育家提出‘要懂得儿童’?”选项A“陶行之”错了,应该是“陶行知”。
表达差错
例如:26日21点17分左右,《亮剑》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参谋对李云龙说:你和楚云飞交战,双方都想“置于对方于死地”……其中“置于对方于死地”有语病,应改成“置对方于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