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9日电 最新一期的《瞭望》载文称,本次在吉隆坡举行的一连串的峰会及其发表的三个宣言终于将东亚未来一体化的趋势和途径昭告于天下了。
文章称,首先,东亚峰会没有取代原有的“10+3”、“10+1”合作框架。近10年的实践证明,以东盟为主导的合作框架是行之有效的,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宣言明白无误地昭示,在实现东亚共同体的过程中,“10+3”框架将发挥主渠道作用。其次,东盟不仅在原有的10+3框架中扮演主导角色,在新的东亚峰会中仍然充当驾驶员的角色。每年东亚峰会将成为每年的东盟峰会、10+3峰会的后续会议,同样由东盟的轮值主席国来主持。最后,东亚峰会成员从原来的东亚13国扩大为包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在内的16国。东亚峰会也向其他国家开放,只要它满足东盟提出的条件,如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等。峰会的性质定位也相当明确,它是一个供各国领导人就战略、政治、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的、开放的、包容的、透明的论坛。
文章称,对东亚出现的这种新的地区一体化总架构可以从两个角度作形象观察。立体地看,它像一座宝塔:塔基是东盟,它支撑着整个架构;塔身是10+3、10+1,它是更带有实质性的合作实体;而塔尖是东亚峰会,它高高在上,辉煌闪耀,但肯定是虚多于实,言多于行。平面地看,它像两个大小不一的同心圆。东盟是圆心,中日韩分布在内圈的小圆上,而16国峰会则象征着外圈的大圆。圆心同内圆利益关系最密切,相互作用最直接,发挥的功能最强大。外圆近似于外围,它围绕和维护着内圆和圆心。
文章认为,16国峰会机制究竟功能如何,今天还言之过早。按照机制规律,成员越多,差异越大,因而效率越低。不过,有这么多区外国家愿意为东亚一体化出工献力总不是坏事,而且可以为东亚稳定、合作与繁荣提供更多的安全上的保障,何乐而不为?那就让10+3和东亚峰会双轨道运行,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岂不更加稳当顺畅?
文章说,东亚峰会,顾名思义,应是东亚各国首脑会议,但首届峰会就超出了东亚,包括了南亚的印度和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显得名不正言不顺。这也无妨,因为东亚合作从一开始就持开放原则。但问题是,这种成员扩大明显反映了某些大国在暗中角力。
起初,东盟主张峰会限于东盟和中日韩13国。但是东盟内部出现了分歧,一些国家主张接纳澳新印,再加上“大国平衡”本来就是东盟的镇区之宝,于是在内外力的驱动下,成员的扩大就成了大势所趋。
文章指出,中国对地区合作及一体化一直是积极的、真诚的和光明正大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的方针使东盟国家真正感到中国的合作诚意。实际上,这次在吉隆坡举行的一系列峰会及其宣言完全反映了中国的立场。相信中国会认真履行宣言的承诺。当然,我们也希望各成员国真心实意参与合作,将东亚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