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二十二日电 题:《文津阁四库全书》之前世今生
中新社记者 应妮
一边是湟湟巨制的五百册影印本,一边是书页泛黄的珍本,仿如越过几百年的沧桑岁月,《文津阁四库全书》今日以真身示人,这不仅是自从一九一五年入藏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以来首次在公众面前的亮相,也是她最后的绝唱。二00七年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建成后,她将迁入新的石室金匮永久封存,留给人们的则是化身成百上千的商务印书馆版的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
阁本之源
乾隆年间,《四库全书》编纂完成,共抄成七部,分别藏于北京紫禁城皇宫文渊阁、京郊圆明园文源阁、奉天故宫(今沈阳)文溯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合称“内廷四阁”(或称“北四阁”)。尔后又在镇江金山寺建文宗阁,扬州大观堂建文汇阁,杭州西湖行宫孤山圣建文澜阁,即“江浙三阁”(或称“南三阁”),各藏抄本一部。底本存于京师翰林院。
《四库全书》在其编纂完成后的二百多年中,历经战乱,屡遭噩运。 镇江文宗阁与扬州文汇阁《四库全书》毁于兵火中。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散失严重,后经文人学士收集补抄,才基本配齐,现藏浙江省图书馆。文源阁《四库全书》在火烧圆明园中全部化为灰烬。翰林院的底本也多被毁坏流失,残存底本则被劫掠出境,藏于英、法各国图书馆中。
文渊、文津、文溯三阁藏本几经辗转,所幸一直保留至今并基本完整。一九四九年,文渊阁《四库全书》被运往台湾。留存大陆的文津、文溯两阁《四库全书》,现分别由国家图书馆和甘肃省图书馆收藏。
文津阁《四库全书》于一九一五年入藏国家图书馆后,与《敦煌遗书》、《赵城金藏》和《永乐大典》并称四大镇馆之宝。它是七部《四库全书》中保存最为完整并且至今仍是原架、原函、原书一体存放保管的唯一一部,也被普遍认为是学术价值最高的一部《四库全书》。
阁本之争
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商务印书馆已印行了《文渊阁四库全书》,并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因此是否还需要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一时成为争论的焦点。
著名学者傅璇琮表示,“文津阁本是北方四阁本最后一部抄成的,且距第一部文渊阁本成书有三年之久,这其中当会有所正补,《四库全书》在成书后,曾作过两次全面复查,而这两次复查,文津阁本都是由总纂官纪晓岚(昀)亲自带领有关人员进行的。这七部书,保存最稳妥的还是文津阁本。其他阁本都曾分别据文津阁本加以抄补。”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徐平方介绍,中国国家图书馆曾主持了两个阁本的核对录异工作。其中集部差异达百分之六十二,史部差异则达百分之五十一。这些差异不仅存在于文字、提要和序、跋、附录,甚至在篇、卷上也存在重大差异,仅以宋人别集而言文津阁本多于文渊阁本即有一百二十八种书一千多篇文。
“在此基础上将集部中文渊阁本所没有的文章内容刊刻为《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遗 (集部)》,共达十五册之多。两阁之间差异较大,不同的阁本有不同的价值,全部印行是最好的体现。”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说。
世纪因缘
事实上,商务印书馆从文津阁《四库全书》于一九一五年入驻国家图书馆起,就谋求刊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出版家张元济先生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希望将其刊刻出版,或欲与政府合作,或欲独立运行,只因时代及政治等各方面的原因而始终未成。
而上世纪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所刊行的《四库珍本初集》,是《四库全书》成书以来出版印行的第一次。但囿于当时的条件,《四库珍本初集》也有它的不足,一是选用文渊阁本为底本,一是选印量仅全书的二十分之一。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杨德炎称此次影印全套《文津阁四库全书》为世纪盛事,“商务一直把《四库全书》的印行和传播作为了自己保存和传播民族文化的使命。” 任继愈则评价商务此次刊行文津阁本,既是赓续其历史的承诺,又有更为重要的文化意义,即两阁并行于世,化百成千,不再拘于深藏密封,大大便利学术文化界对《四库》学研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