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长沙十二月六日电 (记者 刘双双)世界最大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已成为中国考古界今后工作的重点。所有考古和文物保护力量,将联合起来进行一次大规模、多学科、高层次的文物抢救会战。
这是记者从今日在此间召开的全国考古工作汇报会上获悉的。已于二00二年底启动的南水北调工程,东、中线一期工程将分别在二00七和二0一0年建成。工程穿越夏商文化、荆楚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等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区域,涉及湖北、河南、河北、江苏、山东、北京、天津七省市,文物点共七百八十八处。其中包括燕长城、武当山遇真宫、北朝墓群等许多著名文化遗产,保护任务艰巨。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表示,南水北调工程文物抢救工作的序幕已经拉开,国家发改委已获准投资五千万元专项资金保护工程沿线的四十五项首批控制性文物。点多面广、价值重大、任务紧迫是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文物保护工作的突出特点,因此要集全国考古力量,抓好这一抢救性文化保护工作。
张柏强调,文物保护工作是大型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不仅对于抢救保护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确保基本建设的顺利实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是现代文明工程的重要标志。
据介绍,为有效缓解文物保护与工程建设工期的矛盾,工程涉及省份已启动部分控制性文物保护项目。截止到目前,河北唐县北放水、河南荥阳薛村、鹤壁刘庄、湖北郧县辽瓦店子等遗址都获得了重要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