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华夏经纬网。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网许可。)
一、2005年初以来海峡两岸关系形势发展新特点
(一)两岸政党交流制度化
两岸的政党交流始于2000年与新党的党际交流,但真正大规模、有影响并且制度化的政党交流是从今年(2005年)3月份开始,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的“破冰之旅”,通过国民党主席连战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相继来访,两岸真正确立政党交流制度化的渠道,而国共和平论坛与两岸经贸论坛的提出,尤其是与亲民党的第一届民间菁英论坛已于9月份在上海的举行,则使这种交流建立起了平台。这种政党交流,尽管不是两岸对话,但显然不是单纯的民间性质的交流,而是富有重要政治意涵的。
(二)大陆对台政策具体化
今年以来大陆对台政策不仅是“硬的更加硬,柔的更加柔”,而且是进一步趋向明确化与具体化,从1月28日贾庆林同志在“江八点”十周年会上的讲话到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的四点意见,从3月14日《反分裂国家法》的通过到连、宋、郁三党领导人的相继来访与共同远景的提出,从台湾农产品的登陆到对台湾学生的同等收费及奖学金的设立,在在都显示出大陆对台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稳定两岸、和平两岸、发展两岸;基本内容是:“反独优先”、“促统其次”、“稳定高于一切”、“发展是硬道理”,具体讲有四方面特性:一是民本性,真正以台湾民众的需求与情感为本;二是务实性,从台湾民众的实际利益出发释放利多;三是主动性,不以台湾政局的变化而变化,而是找准目标,积极主动做工作;四是灵活性,不拘泥于旧有观念与传统手法,而以实际成效作为判断政策成功与否的标准,对台湾中南部的工作,在国际上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反对“台独”等。
(三)民进党当局两岸政策矛盾化
一是政策目标的矛盾化。民进党当局在两岸关系中的基本政策目标是“和平台独”,但事实上这一目标就是矛盾的,要和平就不能够搞“台独”,要搞“台独”就没有两岸和平可言。
二是国际现实与意识形态的矛盾化。民进党始终难以放弃其“台独”的理想与目标,但国际政治的现实使台湾根本不具备“台独”的基本条件。
三是“台独”理想的虚幻化。民进党内的不少人士也已经开始认识到“台独”是一条走不通的路。连陈水扁也不得不承认:“台独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不要自欺欺人。”
四是政治与经济的矛盾化。政治上的“台独”诉求与经济上台湾无法自外于大陆这是台湾当局面临的根本无法克服的矛盾。在经济国际化、经济区域化与中国大陆经济发展化的大潮下,台湾经济要国际化首先需要大陆化,否则,只能是自我孤立化、边缘化、萎缩化。
(四)两岸政治僵局缓和化
尽管从根本上讲,2005年的两岸政治关系依然是有对立、有斗争,政治僵局并未真正能够打破,紧张的根源也未从根本上得到消除。但从总体发展趋势看,2005年的两岸政治关系呈现出如下态势:一是缓和性大于紧张性;二是平稳性高于波动性;三是合作性多于竞争性;四是和平性胜过战争性。
二、海峡两岸形势发展新趋势对台湾社会政治的影响
(一)“爱台湾”模式的多元化
曾几何时,在民进党当局“政治正确主义”的影响下,民进党俨然成为“台湾认同的代表”、“爱台湾的典型”。而其“爱台湾”的唯一模式就是挑衅大陆,挑起两岸之间的紧张。因此,连宋大陆之行的意义在于破解了民进党当局精心建构的“爱台湾魔咒”,告诉人们:“爱台湾”的方式并不是只有民进党过去所采用的那种挑起两岸紧张一种方式,两岸和平、两岸双赢、两岸共同繁荣才是真正的对台湾民众有利的爱台湾的方式,民进党过去的方式其实是“害台湾”;“爱台湾”与“爱中国”其实并不对立与矛盾,两者是可以相互兼容、相互兼顾的。
(二)中国大陆因素趋向正面化
在过去国民党的长期反共教育与民进党当局的刻意挑拨下,中国大陆因素甚至两岸关系在部分台湾民众的心目中也曾经是负面的,被“妖魔化”的,在他们的价值判断上也是负面大于正面、消极多于积极。通过连宋访问与农产品等媒介交流的影响,导正了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与两岸关系不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定位。营造了有利于两岸民众感情交融的良好氛围。在几百家媒体的聚焦下,尤其是通过台湾的新闻媒体,将大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对连宋的高规格接待,大陆民众对连宋来访的热忱、对两岸和平的期盼,大陆对台湾民众的同胞情、同胞爱,尤其是18种水果的进口,等等,充分地展现在了台湾民众的面前。这对化解台湾民众心理上对大陆的对立情绪效应是显而易见的,积极作用不可估量。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看到,年底县市长选举中,民进党惯用的“抹红”招数、给国民党“戴红帽子”不再那么管用了。所以,有台湾朋友提出:如果马英九在2008年打败民进党,第一个功臣应该是连战。
(三)反独统一战线的扩大化
不仅是通过连宋来访,两岸四党(共产党、国民党、亲民党与新党)确立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维护两岸同胞利益的共同主张,建立起反“台独”统一战线,而且把台湾社会中沉默的多数——非独、反独力量表现了出来,连战民意调查支持度首次超过陈水扁就是例子。
(四)民进党执政前景危机化
一方面是民进党执政无能、政绩不彰,“绿色执政,腐败保证”,台湾社会在向下沉沦;另一方面是由于民进党当局意识形态挂帅,在两岸政策上的“积极管理,消极开放”,使两岸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三通不仅不再是台湾的筹码,反而变成为台湾的需求、台湾的命脉。无论是陈水扁还是民进党当局,他们所面对的并不是大陆哪一位政治领导人,而是中国大陆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上所要对抗的是国际化了的市场大势。因此,民进党执政面临危机化,年底县市长选举只是一个开始,而非结束。
来源:华夏经纬网专稿 作者:严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