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
一直游走在私人与公共领域之间的涂鸦,在一些西方国家掀起了热潮,并开始正式走入中国的公共领域。
本刊记者/孙冉
11月12日,在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1000天的时候,北京海淀区人民大学南路的奥运涂鸦墙正式开放。虽然有人对此是否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涂鸦持保留意见,但不能否认的是,涂鸦在中国,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堂而皇之地进入公共领域。
这是由有关部门组织的涂鸦。画在墙上的100多幅作品风格各异,中央美院的创作区域中,国画系学生把古代拓片的技艺用到了涂鸦墙;壁画系的学生则引入了波谱艺术,把抓拍到的一组人物像放大到墙上;旁边一段墙是小朋友眼中的2008奥运会赛场刘翔在赛跑、机器人在扫地,而比赛场地是在一个活动的轮子上。
这面命名为“北京之墙”的730米长、2.5米高的巨型砖墙,是目前国内最长的一段涂鸦艺术墙,并会长久保留。
游走在私人与公众之间
北京电视台《志愿者》栏目是此次涂鸦活动的组织方之一,该栏目制片人张宾介绍,虽然参加涂鸦的人选是之前安排好的,但为了避免场面失控,主办方不但在地段的选择上特意选取了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方,而且采取了事先审核涂鸦方案的举措,尽管如此,现场还是有志愿者即兴画出一副人体骨架的图案,制作方为了不引起歧义,最终还是改掉了。
涂鸦作为个人心理的外在形象表达,刻记着许多人的私人记忆,以及对公共领域的私人意见。因此,如果非要说涂鸦是一种艺术的话,那么它原本是一项私人艺术,所以,原生态涂鸦的精神内核在于:自由但隐秘。正因为此,它最忌讳被公共领域的价值观所左右和操纵。
中国人向来在公共领域内耻谈私人事情,所以,涂鸦实际上一直没有真正意义上成为大众艺术。以前,中国文人在写完一篇文章或画出一幅画,认为难登大雅之堂时,往往会在文后注明是“信手涂鸦”或“涂鸦之作”,为的就是避免读者用公共的评价标准去审视它,进而引发没有必要的言外之议。当然,还有一种谦虚的意思在里面,意思是“私下里草就的东西,没有刻意加工,请不要太在意。”
27岁的北京运动产品设计师一冰画涂鸦已经四年了,他告诉本刊,涂鸦最重要的就是自由创作的态度,一切创作形式都要以这个态度为灵魂。他认为,如果为了涂鸦而涂鸦,作品里就缺少了自我,而自我是最打动人的。
在西方,涂鸦(graffiti)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在公共墙壁上涂写的图画与文字,是一种近乎书写的行为,文字占有很大比重,形象的符号或图形、标志也是常见内容。它被公众关注是在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纽约,作为社会低层人民反种族歧视、反战、反性压抑、反权力压抑的运动思潮中表达的重要形式而迅速发展。
此后,作为一个游走在公共与私人之间的艺术,涂鸦者大多夜晚出动,在城市空白的墙面上迅速留下自己的痕迹,与城市管理部门和警察永无休止的捉迷藏。
当涂鸦由文字过渡为大型精致的卡通图象形式之后,学院派艺术家开始跟进,出现了专业涂鸦人,类似像联盟的团体也纷纷出现了,之后涂鸦绘画开始进驻艺廊和博物美术馆。世界各国便兴起了一股涂鸦热潮,而商业上的涂鸦也被运用得越来越娴熟,刚刚在上海结束的“涂你个鸦”的展览就是西方涂鸦界在中国的一次试水。
当代中国人记忆里,最早进入公共空间里的涂鸦,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只是,那时人们大多把它当作了城市垃圾。
当时,在北京等待拆迁的斑驳老墙上,经常会看见这样一个人头像面朝左,无发,中国式的鼻头,突出的双唇,狭窄的额头,或许这个大人头还会被掏空,透过这个用残墙构成的头颅,看到的是现代建筑,这就是著名涂鸦艺术家张大力的涂鸦作品《对话》。
对于张大力来说,这只是他画实体画灵感枯竭后转向涂鸦创作的一个开始,多年后,张大力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在距离墙壁20厘米左右处,仅用不到1秒钟的时间就能画好一个大人头。
生于70年代的nacha视频工作室成员毛心画涂鸦有三四年了,她认为,不会画画的人照样可以涂鸦,“注重内心的表达,对技法的要求不高,这是涂鸦最吸引人的地方。”
涂鸦在中国的出路
事实上,作为私人艺术,涂鸦的公共表达,自古来一直受到各国政府的注意。因为,政府很难让每个社会成员一律都内心喜悦地表达,而如果公共墙体上都爬满愤世嫉俗者的涂鸦之作,政府就会觉得它苦心设计的美好花园里长了太多毒草。
在中国的城市公共空间内,涂鸦作品涉嫌影响市容,所以它和狗皮膏药般的小广告,享受着一样的待遇,随着城管队的四处出击,涂墙已经成为了众多涂鸦爱好者久远的记忆,或是一个根本无从实现的梦,即使有一些美术馆偶尔做小规模的涂鸦展览,展览结束后也不对墙上的涂鸦作品进行保留,涂鸦爱好者们只能望墙兴叹。
而涂鸦作为人的一种私人表达,始终有寻找表达场所的欲求,所以,当网络出现后,大量涂鸦者登陆到了网络平台。
“涂鸦王国”就是以涂鸦为主题的平台网站,成立两年多,就有4万多的注册用户,年龄从10到50岁不等,半数从事和绘画有关的学业或职业,也有很多业余爱好者。这个网站是由四名爱好涂鸦的人建立的,他们希望在“涂鸦王国”营造一种非商业的涂鸦气氛,让涂鸦爱好者们可以互相交流和学习到更自由和开拓的绘画方式,同时还会尽力为作者组织合法的涂墙活动,并推动一些优秀的涂鸦者出版自己的画册。
今年5月,刚把设计工作室搬到北京大山子798工厂的毛心,在涂鸦王国上发了一个邀请帖,请爱好涂鸦的朋友来她的新家做涂墙,结果这次经历成了很多涂鸦爱好者处女涂。前后来了100多个人,几天的时间把工作室所有能画的地方都画遍了。墙上地上冰箱上电表上,画有雷锋头像、用电门作脸的米奇老鼠等,整个屋子变得五彩斑斓,活泼生动起来。而来画画的人的反应也不一样,有人来了连着画一天都不停笔,也有的人不知所措,羞涩地想走。
运动产品设计师一冰认为,目前国内的一些优秀的涂鸦作品中渗透出中国的特点,虽然许多人从形式上借用了外国的东西,但用了许多中国元素,如佛、祥云、罗汉、中国结、中国字体等。
广告创作者吴宏认为,国内公共化的涂鸦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人涂鸦还是以简单的字体和图标为主,一些有美术基础的人虽然可以画出较成型和有自己风格的涂鸦,但难以摆脱日本卡通涂鸦的痕迹 与作者从小看日本漫画长大所受的美学熏陶有着直接的联系。
虽然涂墙的机会不多,但涂鸦者依然想尽各种办法在公共空间展示,从而获得人们的注意,贴纸就是方式之一。一冰想把自己的作品印成贴纸,偷偷贴在诸如地铁等各种角落,想到人们爬在上面打量的情景,他异常兴奋,“我想通过这种方式为自己做宣传,或许有一天我可以做自己设计的涂鸦品牌。”(来源: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