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台商回台上市案喊了许多年,迟迟没有下文。近来瑞智前董事长陈盛沺登报批评、亚洲最大木制家具商台升家具在香港挂牌,显示台商迫于发展需要,透过迂回手段到大陆投资,甚至干脆弃台转赴海外筹资。“执政者”迄今原地踏步,令人心寒。
企业投资大陆的限制由来已久,投资上限不得超过净值40%(资本五十亿元(新台币,下同)以内者)、30%(五十亿至一百亿元之间)、20%(一百亿元以上者)的限制至今仍未见松绑。先前陈盛沺登报,批评依净值订定企业投资大陆上限是一项“恶法”。政府喊了多年的台商回台上市案,或是“金管会”一厢情愿的国际板,迄今都没有进展。
台商在失望之余,干脆移往海外挂牌,台升家俱正是最明显的例子,但是台升绝对不是唯一的案例,尽管赴香港挂牌也是困难重重,未来仍会有更多的台商被迫赴香港挂牌。届时,台湾是否要开放台商回台上市,恐怕已失去最佳时机。
当局担忧“产业空洞化”,却忽略台商的筹资需求,为避免资金外流,或台商债留台湾,政府设下投资大陆的限制,多年来衍生许多后遗症,许多面临投资上限或已经超过投资上限的台商,只好以迂回方式进军大陆。执政当局的“有效管理”,根本无法执行,结果只能流于形式。
投资总是有风险,尽管赴大陆投资有极大的风险,但基于全球化的布局,想要把台商绑在台湾岛内,自外于全球市场,根本违反国际潮流,最后也只有自取灭亡。
当局以担忧产业空洞化、失业问题做为限制大陆投资的理由,难道台商在大陆以外的海外市场投资,就不会产生一样的问题吗?政府既然对于在越南、美国等海外市场设厂、投资都没有限制,只限制投资大陆,说穿了,还是政客的政治意识在作祟。
“经发会”的共识言犹在耳,会中决议对大陆要“积极开放,有效管理”,执政当局以限制企业赴大陆投资做为“有效管理”的标准,这样的目标根本与市场法则背道而驰,徒增困扰。政府与其被动阻止产业外移,不如努力加强提升台湾的竞争力才是根本之道。 (摘自台湾《中国时报》;作者:刘宗志、谢锦芳)